第六百五十六章 涟漪(3 / 4)

全能大画家 杏子与梨 2458 字 2个月前

也都听说过彼此的名字。

古斯塔夫却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这两个人是谁。

“行业新人么?日本倒确实是印象派研究的大国。”

博士也没在意一目十行的往下读去。

“……早期的印象派作品里,画家多数会强调水面反照的光影效果和急促的短线条用笔。在这幅画中,这一特点被画家卡洛尔开创性的使用在了描绘天空的雨云之上……”

“……在老照片的对比中,我们能看到这座旧式的英国国教教堂的两侧都立有塑像和浮雕,这一特点在油画画稿中,也有着相应的体现。但在这张拍摄于1902年的照片里,我们能看到右侧的浮雕已经被战火……”

“……以下是摘录的部分传教士日迹的原文,1876年12月19日,距离圣诞节只剩下了一周时间……她有着让人印象深刻的金红色头发……”

……

艺术类的论文读起来不像是理科论文那样复杂,会充斥着各种各样图表以及数据运算。

类似古斯塔夫这样的学者,他们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论文字里行间中像是“颜色纠缠”、“视觉维度”、“单向度奇景”这类英文八股的内部行话黑话,不会对其造成任何理解困扰。

他们读艺术论文其实就和读《纽约客》上的散文没有什么两样。

那种几十万字的博士专项论文,可能还要耗费个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啃完。

这类的期刊上的文章,往往三两眼的功夫,几页的论文就全部都读完了。

古斯塔夫把整篇论文从头到尾的扫过程,只用了不到五分钟时间。

“先通过油画,找到了画家绘画时的采风取景地,又通过采风取景地的历史照片,判断出了创作的大致年代,最后又通过传教士布道日志的手稿,定位到了具体的画家?”

他轻易的便抓住了这篇文章的重点。

整篇论文上的所有内容,往简单点说,便都可以囊括到这一句话之中。

可若是往复杂了说。

这篇文章的信息量比古斯塔夫所预计的要大上不少。

推导的过程一环套着一环,每一步的猜想都尽可能给出了旁证,尽管没有那种一锤定音的关键性证据,但在“艺术考古”领域,做到这一步,已经可以说是有一定说服力了。

一百年前,海因里希·施里曼在土耳其半岛上向世界宣布,他找到了失落的“特洛伊古城”的时候,施里曼手里的证据其实也只有诗人荷马在《奥德赛》里的几句诗而已。

哒、哒、哒。

博士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期刊的封底。

依然是那两种可能。

要不然这是一场骗局,画作、照片、旧教堂、传教士日记这里面有一项或者几项是假的。

先射箭,再画靶子。

继续阅读

自然能画的看上去正中靶心。

日本这些年来搞论文作弊,被查出来的案例并不少。

如果不是的话。

一两项间接证据也许没有足够的证明力,这么多项证据全都凑到一起去,那么——

“事情就很有意思了啊。”古斯塔夫扬了扬下巴。

如果是柯南这种的动漫,那么此刻博士黄棕色的有色眼镜镜片背后,已经开始闪出锐利的光了。

他又把文章翻到了最开头,从头读过。

这次博士不再只是粗粗的一目十行的看,而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细读,论文里所附带的照片也每一张都认真的看过。

二十分钟后。

古斯塔夫博士“噌”的一下,合上了期刊,转身拖着皮鞋,就朝图书馆的大厅走去。

他在大厅中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