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猫说,她要准备不少作品,所以耗费的时间会更多一点。
这句话并非虚言。
电视机屏幕上正在显示的这套画集中,所包含的生活场景丰富度,要比博格斯教授的《艾米》更多。
从艾米的相遇到分别,博格斯教授一共画了六张作品。
侦探猫则画了接近二十张作品。
没有人觉过于冗杂漫长。
因为每一张画稿上的猫咪神态都不一样,欣赏感受也不尽相似。
每当屏幕闪动,将目光放在下一张画稿的过程,观众就是在阅读一个崭新的故事。
最奇妙的是眼神交流时的观感——和画稿上的猫咪进行眼神交流,这个形容有点古怪。
安雅女士的目光与侦探猫笔下猫猫的深色瞳孔对视的瞬间,却都会有在和猫咪沟通的错觉。
它的眼神会说话!
坐在秋千的猫咪画稿上,艾米的眼神是雀跃的;和托尼一起追逐皮球的猫咪,她的眼神既带猎食者的野性,又带着保姆般的爱怜……
最让女艺术家印象深刻的,是侦探猫那第三张画稿。
那张画的模版是艾米来到简·阿诺的家中半年以后的照片场景。
画稿中。
暖色的阳光下。
托尼和艾米分别在院子中葡萄藤蔓下的遮阳椅上睡着了,阳光被葡萄架子切的稀碎。躺椅上,一人一猫的睡姿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一样的四脚朝天。
一样的肚皮朝外。
新西兰的平均气温不算高,看上去人与猫都有点冷,轻微缩起了脖子来。
这张画稿上画家依靠着想象,还原出了猫咪刚刚睡醒时的场景,艾米耸哒着眼皮,扭着脑袋看向屏幕以外,眼睑微微张开了一条缝。
画面非常写实。
乳白色的颜料被油画刀起落间,织出了折耳小猫脸上交错的白色绒毛,还带着些许的水汽。
侦探猫将小猫崽刚刚咪了个好觉,似醒未醒时,脸上所充满的那种萌哒哒的茫然和困惑展现的分毫毕现。
它润泽的眼神湿湿的,软软的,看上去像是个睡迷糊的小婴儿一样。
小猫的尾巴轻柔在摇晃。
安雅女士的心也在轻柔的摇晃。
不开玩笑。
实在是太可爱,太好玩了!
与那种让人充满了呵护欲望的小眼神对视的时候,安雅女士心中简直母性泛滥。
纵使女艺术家是个单身主义者和不婚主义者,凝望着屏幕上小猫迷蒙神情的时候。
她也有冲动想要生个娃养着,体会一下这种为人妈妈,注视孩子午睡起来迷迷瞪瞪可爱样子的喜悦。
博格斯和侦探猫。
他们都是充满灵气的艺术家,都找到了心中的锚定点,来为观众表现画稿上猫咪艾米来到家中后,不同年纪的区别。
教授非常巧妙的通过毛发灰度的隐喻,一语双关的表现了艾米从小猫长成大猫,又逐渐老去的过程,还暗示了生死轮回的转变。
侦探猫则简单直接的多。
没有费尽心思的渐变设计,没有黑白调和的构图。
她只是采用最简单也是最难的办法,为了画稿上的猫咪和艾米相处时,配上了不同的眼神。
十五年的时光。
从懵懂到成熟,从陌生到慈祥……
无论环境怎么变化,只需要一双眼睛就可以表达。
这便是属于画家的大巧不工。
每当画面上出现和《艾米》的那六张画稿所重合的场景的时候。
众人就会把目光情不自禁的投射在博格斯的脸上。
博格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