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真的很难相信,一向贪恋女色、自负自恋的儿子,竟然能说出如此惊世骇俗的话来。 她哪里知道,乾隆的转变是因为他之前去大炎王朝的经历。南下途中,他不仅亲眼见证了李清歌治理下的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更见识了大炎王朝现代军事和科技的强大与恐怖。相比大炎的繁荣昌盛、如日中天,大清却已经呈现出了日暮西山的景象。 乾隆深知,如果想要避免大明覆灭的悲剧重演,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把皇位传给李清歌。也只有利用这种血缘关系,才能使大清融入大炎之中,从而保住祖宗的基业。 他虽然在女色和儿女问题上有些糊涂,沉迷于享乐,不顾百姓死活,任由贪官横行,但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清醒理智的帝王。他深知大炎的军事武器一旦投入战争,就能轻松覆灭大清。与其等李清歌动手强行统一北方、爱新觉罗氏皇族惨遭屠杀,不如主动退让,为自己博取急流勇退、顺从天意的美名。 虽然这次禅让保不住大清的国号,以八旗贵族为主的统治根基也将土崩瓦解,但至少能保住血脉传承和皇族的荣华富贵。毕竟,李清歌体内也流淌着爱新觉罗氏的血脉,她虽然厌恶她的父亲,但也必须尊称他为太上皇。 乾隆把一切的利害关系都详细地分析给太后听,太后听完震惊万分,她打死也想不到大炎王朝的军事实力竟然如此恐怖。然而,她心里始终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咬牙切齿地说:“你是皇帝,肩负着天下的安危,怎么能轻易说禅让?我不相信大炎王朝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不相信李清歌这个逆女有这样的本事,她一定是想欺骗你。” 乾隆斩钉截铁地说:“大炎的强大,朕亲眼所见,怎会有假?皇额娘您怕什么?朕虽然退位了,但仍然是太上皇,您作为太上皇的母亲,将继孝庄文皇后之后成为第二位太皇太后,这有什么不好的?” 太后心里只能苦笑。太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怎么能等同呢?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新帝和谁亲近,谁的地位就高。否则的话,就算名位再高,也只是个空架子。她能成为后宫真正的主人,根本原因就在于她是皇帝的生母。如果皇帝退位,李清歌登基,那拉氏就成了新帝的母亲,她的政治地位反而会凌驾于她之上。儿女都偏向自己的亲生母亲,将来她和那拉氏再起矛盾,李清歌肯定会偏帮那拉氏。这样的话,她这个太皇太后的尊荣就真的成了摆设了。 这个结果对于嗜权如命的太后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她无法接受自己辛苦经营一生的权力就这样被剥夺,更无法接受一个女子成为大清的皇帝。然而,面对乾隆的决绝和大炎的强大实力,她又能做什么呢?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无奈。 太后气呼呼地站在紫禁城的金碧辉煌之中,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斑驳地洒在她绣满龙凤呈祥图案的华服上,却丝毫未能缓解她紧锁的眉头。“皇帝,你得好好想想清楚,”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一旦你把皇位禅让给李清歌,依照她的性格,肯定会废除‘清’这个国号,以大炎王朝为主。到时候,大清朝就不复存在了,你也会成为亡国之君,在青史上留下骂名,那可就臭名昭着了。” 乾隆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岁月的尘埃,看见未来的风云变幻。他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回答道:“皇额娘,以前武则天改唐为周,自己登基称帝,但后来还是立了李家的子孙为继承人。神龙政变后,大唐复辟,李显称帝,他仍然尊称已经退位的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唐人并没有把武则天当成亡国之君,反而尊称她为女皇。大清和大炎血脉相承,荣辱与共,哪里来的亡国之说呢?” 太后闻言,脸色微微一变,显然没想到乾隆会用武则天来举例,一时之间竟被堵得没话可说。她心中暗自懊恼,却也明白儿子的心意已
第一百一十四章(6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