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问题的根源在这里(2 / 4)

不过这些话就没必要跟徐欣说了,特别是在徐欣充满羡慕和遗憾语气中。她投了那么多生鲜,但是凑巧漏掉了孙大妈。

只听徐欣说“那你确实是不懂。我跟你说,我投了这么多生鲜,现在的感受就是——生鲜的非标准化、区域化特征太明显了!这意味着什么呢?很难做出规模。其它行业,资金在toc的过程中都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生鲜做不到。不过我现在很好奇tob的生鲜能不能做到。”

楚垣夕心说您现在不强调高频、刚需、大群体了?做tob这些可是一样都没有。徐欣这么说,相当于提出了她的要求,希望新公司能够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尽量减小地域特征。

这些目标好不好?很好,非常高大上,如果能够达到当然是非常好的,意味着巴人和小康联手孵化出的新公司肯定能够成长起来,成为生鲜赛道上一家不容忽视的头部企业。但这也是楚垣夕比较害怕的地方,徐欣是典型的打算把新公司带跑偏,因为这些都不是小康最迫切的要求。

之所以她对小康没有提出高大上的要求,是因为楚垣夕本身的目标已经突破了徐欣的思维模式,比她更加高大上,所以非常容易聊。但是做生鲜人家徐欣是行家啊,而且有着执念,关键还有怨念,现在看到一个翻盘利器出现了,关键是结合她的资源之后确实比较有希望,肯定要比正常的期许更大。

所以楚垣夕相当忐忑,心说我就养个私生子的感觉,又不让他继承家业,不需要高标准高要求。

因此他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话说在前头,而不是让杨亨和鲁茵先把资源骗到手,把徐欣的投资骗到手,然后阳奉阴违,不按照人家的期许去做。

“徐大姐,我觉得是这样的,你对新公司的兴趣太浓厚了,但是咱们不应该喧宾夺主。你有兴趣投的肯定是和小康绑定的tob,随着小康扩张获得红利,对吧?而不是一个tob生鲜的试验品,这里边是有些矛盾点的。”

徐欣在电话那边顿时沉默了几秒钟,末了才说“你很清醒嘛。我看你越来越像杀手级别的创业者了。”

楚垣夕倒是知道她曾经说过——要投就投伟大的公司,自己喜欢花时间寻找杀手级的创业者。问题是,闹了半天原来您没觉得我是杀手级的创业者啊?

他发出“哈哈哈哈”的沙雕笑声,“是因为我敢跟你讲条件吗?”

“而且还敢当面告诉我——你错了。好久好久没有人这么告诫我了,不然这俩月我也不用天天砍仓。”

所谓砍仓,自然就是砍的那些生鲜投资的仓位,只不过踩踏状态下,想砍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创业投资一般都是先入后出,堆栈顺序,投的越早越不容易砍仓,楚垣夕心说徐欣能看得懂仓位还真是厉害呢!

只听徐欣问“那你也跟我说句实话,一生鲜这事,你除了组织鲁茵和杨亨做tob之外,还有什么备选方案没有?”

“有啊,我去抱拼多多的大腿呗。我就不信拼多多不做tob的业务了。”楚垣夕心说我这b计划虽然粗糙,但有个相当大的好处,就是拼多多人家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槽点,但是没那么强的投资欲,生意就是生意,所以不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

因此如果请求拼多多作为供货端,那么成本上可能略微要高一点点,但是更灵活,可以把静态的采购做成动态的。

没想到电话对面徐欣还挺激动“哎呦呦你跟我想到一块去了。我跟你说我为什么对tob产生浓厚的兴趣吧。首先是我也在正视生鲜赛道中浮现出的种种问题,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商业逻辑本身的问题。toc的生鲜在逻辑上如果很难赚到钱,那就很难进行下去,这个逻辑就在于供应链,供应链意味着成本。

然后我最近又调研了拼多多的生鲜,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