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纵论战争(1 / 2)

明帝国的崛起 九悟 3212 字 2020-03-29

李教谕的书房陈设简单而雅致。书桌子外,布置着一套桌椅。墙壁上挂着字画。书橱里的书本装满。

“子尚,坐吧!”一名中年仆妇进来奉茶,李教谕笑着让张昭落座。他则是走到书桌内。

张昭依言坐下来。

看得出,李教谕虽然是当今阁老李东阳的同族,且估计在李家中还颇有些名望,否则当日在徐郎中府上就不是他来代表李家。但他的生活简朴,并不奢华。

李教谕翻看着张昭的文卷,眉头皱起,提笔修改。书房中一阵安静,庭院里秋风飒飒吹过。

张昭心中苦笑。他的八股文水平他心里有数。真的只有童生级别。

上午在四海居中,他的“科举幻想”被一个叫“李子远”的童生无情打破。但他下午还是决定来李教谕这里请教。

他心里确实已经动摇。但在十月初十之前的这段时间,他还是打算踏踏实实的练习一段时间的八股文、押题,然后下场考试。并不为能否中生员,只求尽力而为之。

一个人总要有点坚持!做点蠢事!而非总是以利益、得失来衡量。

至于说,考不中秀才,他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再慢慢思量吧。他还有些时间!

其实,科举之路对他而言如此之难。他最初的设想今年秀才,三年后中举人、会试、翰林,这条青云大道就是需要修改的。

就在张昭心情略显悲壮的准备潜心做两个月的八股文时,李子远在浅淡的暮色顺着胡同里的道路而来,娴熟的和李教谕家的门房打着招呼。

“陆伯,老师可在家中?”

看门房的老仆神情笑道“有个童生前来拜访。老爷正在书房里见客。你在厅中先等着吧!”李子远身材短小、其貌不扬,却是老爷看重的门生。

李子远颇为奇怪。府学之中就读的尽是秀才,哪有童生?而他所在的李家族学里的童生,陆伯都认识,不会不说名字。这会是谁呢?竟然得老师的看重,在书房中谈话。

“好的,陆伯。”李子远熟门熟路的进宽敞的客厅中,坐着略等一会便到晚餐时间,片刻后就见张昭跟在李教谕身后一起出来,禁不住站起来,“你怎么在这里?”

当日丁管事夸张昭人物出众,一表人才,并非是恭维的话。张昭身姿修长,容颜俊朗,再加上他沉静、稳重的气质,李子远一眼就能认出来。

李教谕五十多岁的年纪,形容清廋,一副长者风范。看看两人,奇怪的道“子远,你认识子尚?”

张昭手里拿着文卷,亦步亦趋的跟着李教谕,这时回答道“先生,我上午时和李子远在四海居中偶遇,攀谈了几句。”说着,看李子远一眼。

他在四海居中请此人喝酒、闲谈。李子远奚落他后喝酒离开。当时长随陈康颇为不满。如果李子远仅仅是李教谕的同族,虚应他几句,他并不强求。毕竟,李子远话难听,说的是事实。

但是,如果李子远和李教谕关系如此亲近,却什么实际的东西都没透露,这就有点将他当傻瓜。

李教谕表情微微沉下来,不满的道“子远,你要是将你在酒色上的时间花在读书上,何至于现在还是个童生?在求学这上面,你远不如子尚。”

李子远身材短小,外加冬瓜脸,这让他看起来有些獐头鼠目。此时,心中哀叹道老师,到底谁是你的弟子啊?被老师训几句无所谓。关键是他上午才在张昭面前装过逼。现在,却被老师说不如张昭。这很很打脸!

李子远自诩才智之士,并不纠缠,而是道“老师,近日朝廷论罪平江伯陈锐、户部左侍郎许进、太监金辅,又有兵科给事中熊伟上书言募兵,我多有关注,因而在四海居中和人争论。”

这是说的弘治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