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没有任何胜算。”温体仁缓步出列,对着崇祯帝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惋惜,“吃败仗,其实也是早晚的事情。臣以为,当前之急,在于如何收拾残局,重振军威,而非一味责怪秦城。”
崇祯帝闻言,眉头紧锁,目光深邃地望向温体仁,似乎在权衡他话中的分量。朝堂之上,众臣皆屏息以待,气氛凝重。
“温卿家所言,不无道理。”崇祯帝沉吟片刻,终于开口,“秦城虽败,但亦是我大明子民,其罪当罚,其情亦需恤。然则,牛二之威,不可小觑,朕需一能征善战之将,以克敌制胜,挽回我朝颜面。”
温体仁闻言,心中暗自盘算,随即又道:“陛下圣明。臣斗胆举荐一人,或许能担此大任。此人便是昔日与孙传庭齐名,素有‘铁血将军’之称的李定国。他武艺高强,智谋过人,若得此人,定能击败牛二,重振我朝军威。”
崇祯帝闻听李定国之名,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随即又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李定国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此人性格刚烈,难以驾驭,若用之不当,恐生变故。
“李定国……”崇祯帝低声念叨着这个名字,仿佛在权衡利弊,“温卿家,你速去查明李定国的近况,若其确有出征之意,朕可考虑重用。但切记,务必确保其忠心耿耿,绝不可有二心。”
温体仁领命而去,心中却暗自窃喜。他知道,李定国一旦出山,必将成为他手中的一枚重要棋子,无论是对付牛二,还是将来在朝堂上的争斗,都将为他增添不少助力。
朝堂之上,随着崇祯帝的决策,一场新的风暴似乎正在酝酿之中。而李定国的名字,也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还有一事,臣认为极为重要,那就是我们需要详细了解秦城战败的整个过程。”温体仁的话语在朝堂上回荡,他的眼神坚定,显然对此事极为重视,“通过深入了解战败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警醒自身,以免在未来重蹈覆辙。”
崇祯帝点了点头,对温体仁的提议表示赞同。他知道,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只有从中吸取教训,才能不断进步。
“温卿家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务必查清秦城战败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战略上的失误,还是战术上的不当,都要一一呈报上来。”崇祯帝吩咐道。
温体仁领命,心中却暗自盘算着如何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
而此时的魏藻德,看着温体仁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心中充满了愤怒与嫉妒。他本以为,随着孙传庭的被囚,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将无人能撼。没想到,刚解决了一个大敌,又冒出来个温体仁,而且看起来,这个温体仁比孙传庭更加难缠。
魏藻德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他知道,自己必须想办法应对这个新的挑战。他暗暗发誓,无论温体仁如何狡猾,他都要将其击败,巩固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
朝堂上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而凝重,众臣都知道,一场新的争斗即将展开。而在这场争斗中,无论是温体仁还是魏藻德,都将全力以赴,争夺属于自己的那份权力与荣耀。
“宣长城传令兵。”崇祯帝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久,一名衣衫褴褛、满身风尘的传令兵被带到了朝堂之上。他跪倒在地,双手颤抖地捧着一封战报,显然是从边城长途跋涉而来,历经艰辛。
“陛下,边城急报!”传令兵的声音沙哑而低沉,透露出长途奔波的疲惫与紧张。
崇祯帝接过战报,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文字,脸色愈发阴沉。他放下战报,看向传令兵,沉声道:“你详细说说边城发生的事情,以及秦城被俘的经过。”
传令兵颤巍巍地站起身,开始讲述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