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我所料,朝歌之行,危机四伏?”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抹忧虑。
“父亲,可是朝歌有变?”一旁,伯邑考见状,连忙上前询问。姬昌叹了口气,将诏书递给他,沉声道:“你看看吧,大王要我们亲自前往朝歌朝拜。此去吉凶未卜,我西岐上下,需早作准备。”
伯邑考接过诏书,匆匆浏览一遍,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父亲,孩儿愿随您一同前往,誓死保护父亲周全。”他坚定地说道,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姬昌望着长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邑考,你之心意,为父心领了。但此行凶险,你留在西岐,替我守好这片基业,才是重中之重。”他拍了拍伯邑考的肩膀,眼中满是信任与期待。
“父亲,可是朝歌之行有所不妥?”伯邑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关切。他走上前,目光落在姬昌手中的龟甲上,心中已猜到了几分。
姬昌缓缓放下龟甲,脸色黯淡:“天机混乱,我竟无法预测此行吉凶。这……从未有过。”
伯邑考闻言,眉头也皱了起来:“父亲,不如让我代您前往朝歌,就说您身体抱恙,需静养。”
姬昌摇了摇头,苦笑:“帝辛非等闲之辈,此等小计岂能瞒过他?再者,我若不去,恐生更多事端。”
他回忆起先王帝乙在位时,大商虽看似强盛,实则内忧外患,正是西岐崛起的好时机。他苦心经营多年,只待时机成熟,便挥师东进,一统四方。然而,帝辛即位后,一系列的改革让大商迅速恢复了元气,他的计划也随之落空。
“父亲,我们总不能坐以待毙。”伯邑考焦急地说,“或许,我们可以寻求其他助力。”
姬昌沉吟片刻,忽然眼前一亮:“你是说……昆仑山的修士?”
伯邑考点头:“正是。我闻昆仑山有一修士,名唤姜子牙,学富五车,且对西岐忠心耿耿。若得他相助,或许能解此困局。”
姬昌闻言,心中涌起一股希望:“速速派人,将姜子牙诏来。”
不久,姜子牙便一袭白衣,踏着晨光步入西岐大殿。他气度非凡,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见到姬昌,他恭敬行礼:“西岐侯姬昌,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姬昌仔细打量着这位来自昆仑的修士,心中暗自赞叹。他将朝歌的政令递予姜子牙,沉声道:“子牙先生,朝歌政令已至,我欲前往,却又恐其中有诈。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姜子牙接过政令,细细阅读一番后,微微一笑:“侯爷不必忧虑,大王既下诏,您自当遵命前往。即便大王别有用心,我等也应坦然面对,方能显我西岐之气度。”
姬昌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他看向姜子牙,眼中满是赞赏:“子牙先生所言极是,我西岐何惧之有?只是,此行还需先生多多费心,为我等筹谋。”
姜子牙拱手道:“侯爷放心,我必竭尽所能,助西岐渡过此难关。”
姬昌眉宇间锁着深深的忧虑。
诸侯割据,各自为政,而他西岐,作为四大诸侯国之首,实力日益强盛,却也成了众矢之的。
“大王此举,看似召集诸侯,实则暗藏玄机。”姜子牙缓步走来,轻声宽慰道,“大王诏令八百路诸侯进朝歌,意在彰显天威,我等只需顺势而为,自可保西岐无虞。”
姬昌闻言,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姜先生言之有理,但西岐树大招风,我岂能不忧?此番我欲亲赴朝歌,一来表我西岐之忠,二来也需探清大王真意。”
“大王英明。”姜子牙拱手道,“只是西岐不可一日无主,还需有人留守。”
“我意已决,让邑考留下,他性情稳重,可担此重任。”姬昌目光坚定,望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