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帝王们不服!(1 / 2)

乾隆闻言,怒气稍减,他抬头望向那天幕,

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他深知,自己作为一代帝王,应当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不应为一时之名所累。于是,他缓缓吐出一口气,沉声道:

“诸位爱卿言之有理,朕一时气愤,失态了。天幕之事,不过外物之扰,我大清之基业,还需朕与诸卿共同努力,方能传承千秋万代。朕当以此为鉴,更加勤勉治国,不负祖宗基业,不负万民所望。”

说罢,乾隆皇帝转身步入殿内,背影显得更加沉稳与坚定。

侍臣们见状,也纷纷松了一口气,

知道这位盛怒中的帝王已经恢复了冷静与理智,

大清的天下,依旧在他的掌控之中。

...........

大宋。

赵构看着天幕,同意不乐意的怒怼道:

大宋。

赵构坐在临安府的龙椅上,

目光紧盯着那天幕,眉头紧锁,脸色阴沉。

他听着天幕对朱元璋的赞誉,

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不满与不甘。

“哼!朱元璋那等草莽之徒,也能位列十大帝王之三?朕赵构,虽非开国圣君,但亦曾力挽狂澜,保住我大宋半壁江山,岂是他所能比拟?”赵构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屑与愤怒,他站起身来,在殿内来回踱步,显得焦躁不安。

“他朱元璋虽有洪武之治,但那不过是乱世之后的短暂安宁。朕虽身处乱世,却能稳住江南,延续宋室血脉,此等功绩,岂是他能轻易抹杀的?”赵构越说越激动,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全部倾泻而出。

然而,周围的群臣却并未如他所愿地附和,

反而面露难色,纷纷低下了头。

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是当朝宰相,

深知赵构的心思,但也明白历史的真相。

“陛下,朱元璋虽出身布衣,却能开创大明王朝,其文治武功,确有可圈可点之处。而陛下虽身处乱世,力保江南,但论及疆域之广、国力之强,我大宋确已不复往昔。再者,陛下与朱元璋所处时代不同,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亦不相同,难以直接比较。”老臣言辞恳切,试图平息赵构的怒火。

其他臣子也纷纷附和,他们开始从各个方面对比赵构与朱元璋的文治武功。

有人提到朱元璋的北伐中原,收复失地;

有人提到他整顿吏治,严惩贪腐;

还有人提到他重视农业,发展经济,使得大明王朝迅速崛起。

相比之下,赵构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江南局势,但终究未能恢复大宋昔日的辉煌。

尤其是在军事上,他面对金国的强大压力,只能采取守势,难以主动出击。

在文治方面,虽然他也注重文化教育,

但由于战乱频繁,国家财政困难,许多政策都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听着群臣的对比与分析,赵构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意识到自己的愤怒与不满不过是基于一种盲目的自尊与偏见。

他逐渐冷静下来,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与作为。

“诸位爱卿言之有理,朕一时气愤,失态了。”赵构终于开口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朱元璋之成就,朕虽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其确有过人之处。朕当以此为鉴,更加勤勉治国,力求恢复大宋昔日之辉煌。”

说罢,赵构重新坐回龙椅,神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坚定。

群臣见状,也纷纷松了一口气,知道这位皇帝已经恢复了理智与清醒。

他们相信,在赵构的带领下,大宋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