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卫青和霍去病!(1 / 2)

刘邦的话语中满是惊讶与自豪,

他那双仿佛能穿透历史的眼眸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仿佛亲眼见证了子孙后代的辉煌成就。

群聊中的气氛因他这一声惊叹而再次掀起波澜,

众帝王纷纷投来赞同与感慨的目光。

--秦始皇嬴政轻抚着龙袍上的纹饰,声音沉稳而深邃:

“汉武之雄才大略,实乃我华夏之幸。其开疆拓土,威震四海,与朕统一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则,治理天下,非唯武力,更需仁政与智慧并行。”

--刘邦闻言,收敛了些许激动,点头赞同道:

“秦皇所言极是,吾汉家江山,亦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行。汉武帝之成就,离不开前人的积累与后人的继承。吾等虽为帝王,但更应铭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成吉思汗铁木真,这位草原上的雄鹰,此时也难得地露出几分敬佩之色:“汉武帝之魄力,令本汗亦感佩不已。草原儿女虽以马背为家,但亦知领土之重要。汉武帝之移民实边,实为稳固边疆、融合各族之良策。”

--随着成吉思汗的发言,群聊中的话题逐渐转向了领土治理与民族融合。

这些历史上的帝王们,各自从自己的统治经验出发,纷纷提出见解与建议。

--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展现出其卓越的政治智慧:

“治理边疆,非但要有武力威慑,更需文化与经济的渗透。汉武帝之移民实边,不仅充实了边疆的人口,更促进了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此乃长治久安之道。”

--康熙帝也接过话头,分享着满清治理边疆的经验:

“朕在位时,亦曾面临边疆不稳之困局。然朕深知,唯有以心换心,方能赢得边疆百姓之真心归附。因此,朕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同时尊重各民族之风俗习惯,方使边疆得以安宁。”

--武则天则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治理国家,犹如烹饪佳肴,需得五味调和,方能成其美味。对于边疆地区,我们既要展现中央之威严,亦需体现朝廷之宽容与仁爱。如此,方能使得各族百姓心悦诚服,共筑华夏之辉煌。”

【卫青拿下河套平原后,关于是否在此地设置郡县,朝廷上产生了很激烈的讨论。

汉武帝本人是主张设置郡县的。

因为此地土壤肥沃,适合种地。在此地设置了郡县,以后想给前线运粮,就可以在当地拨粮食,不用千里迢迢的从长安运了。

最后,在主父偃的竭力支持下,汉武帝最终拿定主意,修建朔方城!】

【设置郡县,首先要解决居民问题。汉武帝为了鼓励百姓来此居住,设置了非常优厚的条件。

搬来朔方城的百姓,都能免除几年赋税徭役。

在汉武帝的号召下,逐渐有百姓搬入朔方郡,这块土地渐渐繁华起来。

汉朝有卫霍,现在又占据了朔方郡,可以及时进行战争补给。至此,汉朝和匈奴的战争中,汉朝占据了绝对优势。

说到主父偃,我们都知道,主父偃对汉武帝最大的功劳,不是主张修建朔方郡,而是推恩令。】

【推恩令,也就是“允许”诸侯王从封地里拿出一块地,封给不能继承王位的儿子当列侯。

都是高祖皇帝的子孙,老大当诸侯,其他儿子沦落白身,多不合适呀!现在皇帝“推恩”,允许你的其他儿子可以拥有一个列侯的位子,好不好呀?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诸侯王只要给儿子请封列侯,那自己的封地就会被分割。

这么几代下来,大国就变成了小国,小国就更加微不足道了。】

--刘邦:“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