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李世民敢封他爹为太上皇,朱棣你敢嘛?(1 / 2)

汉武帝也不甘示弱,他的头像上仿佛有千军万马奔腾而过,气势磅礴:

“乾隆,你身为后辈,当知尊老敬贤。朕之太子之选,历经考验,终成大器,你岂能以偏概全,妄言他人?”

唐太宗则显得更为温和,但言语间仍透露出不容小觑的帝王之气:

“乾隆,治国之道,重在以德服人,以理服心。你我虽处不同时代,但对于太子的培养与选择,皆应抱持敬畏之心,方能不负天下苍生。”

朱元璋的头像则显得质朴而坚韧,他的文字如同锋利的刀刃,直刺人心:

“乾隆你这话什么意思!老子的标儿一定会是千古仁帝!你在胡说八道信不信老子叫秦始皇大哥把你小子踢出群!”

乾隆见状,连忙收起嬉笑之色,深知自己言语失当,连忙在群内致歉:

“诸位前辈息怒,乾隆年幼无知,言语冒犯之处,还请多多包涵。我并无他意,只是玩笑开过了头。关于立太子之事,我自然不敢妄加置喙,只是听闻诸位前辈高见,心生敬仰,故有此言。”

朱棣见气氛缓和,便趁机引导话题回归正轨:

“老爹。你别跟着乾隆吊毛说了,这吊毛就是一个智障,你就当他是个傻逼就行了!大哥没了,这不是还有咱朱老四嘛!你可不知道现在你好大儿有多牛逼啊!”

乾隆:.......

朱元璋:“混账!你有多牛逼?你敢不敢让咱看看你有几个比?老子现在很怀疑你大哥根本就不是被咱吓死的,而是被你个小兔崽子下药给药死的!”

朱棣:“.....爹,我是造反...不...奉天靖难!大哥的死可跟我没关系啊!你别冤枉我!”

朱元璋的头像在屏幕上微微颤动,似乎带着一丝无奈与宠溺交织的情绪:

“罢了罢了,你这混小子,总是能让咱又气又笑。不过话说回来,朱棣,你既然提到了奉天靖难,那便更应明白太子之位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血脉传承,更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你要如何选择,如何培养,都需慎之又慎。”

朱棣闻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深知朱元璋的这番话是肺腑之言。

于是,他认真地在群内回复道:

“爹教训得是,儿臣定当铭记在心。关于立太子之事,儿臣会综合各位前辈的意见,结合我大明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为妥善的决定。同时,也会加强对诸位皇子的培养与考察,确保他们能够德才兼备,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

秦始皇点了点头,语气稍微缓和了些许:

“朱棣,你既有心求教,朕便再言几句。立太子,不仅要考虑其个人才能与品德,更要顾及国家大局与未来。血脉传承固然重要,但更需注重的是能否继承并发扬先皇之志,使国家长治久安。”

汉武帝补充道:“确实如此。我朝曾有‘推恩令’,意在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立太子亦需考虑其能否有效巩固皇权,维护国家统一。因此,考验与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唐太宗则进一步阐述道:

“而且,太子的培养需从小抓起,不仅要学习治国理政之道,更要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方能真正成为心系苍生的明君。朱棣,你可要切记这一点。”

朱元璋也点头赞同:“对!标儿便是如此,他虽未及我朝,但其仁德之名,已广传天下。朱棣,你要好好培养你的继承人,让他成为百姓爱戴的好皇帝。”

朱棣感激地看了群内一眼,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力量。

他深知,这些历史上的帝王们虽然性格迥异、时代不同,

但他们都拥有一颗为了国家与民族而奋斗不息的心。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