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但也是一条进兵大通道,
一旦北方政权水师海军的势力,超过了南方政权之水军,
北方政权,一旦攻取四川、襄樊之地,
其麾下的水师大军,即可以自西向东顺江而下攻打南京,
也可以沿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快速进军。
更有甚者,可以从北方,出大兵,沿海运,逆长江而上,攻克南京东大门镇江县,进而攻打南京。
因此,古代有,
“守江必守淮河,保四川、襄樊而为南京”之说。
当然,大明朝之前,因为海运技术的限制,从海上逆长江而进攻南京之事,鲜有发生。
大明朝之前,要想攻克南京,
进军路线,大体分为三条,即长江水路、陆路和秦淮河路线。
首先,通过长江水路自东向西顺流而下,进攻南京是最常见的路线之一。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长江水路成为连接东、西的重要通道。
北方政权进攻方,先攻克陕西,兵进汉中,后兵分两路,
一路攻四川,即长江上游之地,
一路攻襄樊之地,即长江中游之地。
两路之中,无论哪路得手,
都可以通过长江水路,自西向东顺流而下,直接抵达南京城下,
后利用水军的优势进行攻城或封锁江面,限制南京的外部补给线?,从而攻克长江下游的南京、苏杭之地。
北元灭完南宋,就是按此路线进军,
其次,陆路进攻也是常见的策略。
南京周边有多个方向可以发起进攻,
包括徐州、扬州、嘉定等地。
北方政权的进攻方,可以通过京杭大运河,保证后勤补给,
从北京出兵,先攻克山东,之后沿京杭大运河南下,
克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地,逐步逼近南京城。
先扫除南京周围之城,断其外援后,围而克之。
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就是这样的进军路线,
后来的清朝攻打南明,也是如此进军,才有了后面的扬州三日,嘉定三屠。
以上两条皆为北方政权攻打南方政权,进军南京之进军路线,
正因为如此,古代才有,
“守江必守淮河,保四川、襄樊而为南京”之说。
第三条,为江南以南之地,进攻南京的进军路线,
从南方江西或者更远的两广之地出兵,
北上,先攻湖广省,占领长江中游的武汉三镇,之后自西向东沿长江顺流而下,
之后通过南京城的绕城河,秦淮河路线进攻,攻克南京。
秦淮河,全长110多公里,流经溧水、句容、江宁和南京市区,呈叶脉状连着16条重要支流,流域面积达2630多平方公里。
秦淮河源有二流:
一源于溧水东庐山麓的溧水河,
一源自句容宝华山侧的句容河。
两股水流,蜿蜒曲折,汇合于南京周围江宁县山脚下,然后折向西北,一直流入南京市区。
在南京城的东南方向又分两股,分别流经城内外。
穿城流过的被称为“内秦淮”,于东水关入城,西至淮清桥,穿过镇淮桥、上浮桥,再经下浮桥,从西水关出城;
环流城外的叫“外秦淮”,由通济门而来,经武定门外,绕城东南角折向西去,又经中华门前的长干桥,至赛虹桥,后又分两支:
正流北下,在西水关外与“内秦淮”汇合,沿石头城侧流向三岔河口,注入长江;
支流西去,过江东桥,于北河口流入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