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河流中沙石积成、有岩石露出水面的浅滩.碛(音qi)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黄河由北而来,湫水河从东而至,与黄河交汇。每年雨季,湫水河携着大量山石、泥沙冲入黄河,淤塞河道。而宽阔的黄河在此骤然收窄,黄河大同碛,汹涌膨湃的魂韵和咆哮如雷的气魄。造成这一河道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形成了长500米的暗礁险滩,船筏难以通行。因此,碛口成为黄河中上游航道的终结点,顺流而下的货船,不得不在此停泊卸货,改为陆运。
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黄河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北京、天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成为“水旱码头小都会”。
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历史的辉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碛口主要景点有“古镇风韵”、“水旱码头”、“卧虎龙庙”、“黄河漂流”、“二碛冲浪”、“麒麟沙滩”、“黄河土林”、“红枣园林”和以“西湾民居”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黄土高原建筑特色的晋商“老宅院”。碛口古镇的街道、店铺是清代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主街道顺着卧虎山,从东开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黄河北上,时曲时折。
更有趣的是,古镇后街只有200余米,却转了十八道弯,这些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都用石头铺砌,店铺都是平板门,门前都有高圪台。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条比一条短,形成了梯形的建筑格局。
这里是黄河与湫水河交汇处的碛口镇的岸边,在这里可以看到黄河与湫水河交汇的水流样貌。岸边立有一石,上书: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碛口镇。站在黑龙庙的平台上,西望日落。云气蒙蒙,影影绰绰。黄河静静流淌,古镇声息悄悄。
何家杏站在黄河边,遥望着对岸的碛口古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他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碛口古镇往日的繁华景象。
河面上,一艘艘大船扬起高高的风帆,顺着滔滔黄河水缓缓前行。船头劈开浪花,溅起一片片晶莹的水珠。船工们忙碌地操纵着船只,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坚毅。他们用粗壮的绳索牵拉着帆船,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向前行进。
岸边,一群群骆驼排成整齐的队伍,迈着稳健的步伐。它们身上驮着沉重的货物,铃声清脆悦耳,回荡在空气中。骑手们骑着高头大马,英姿飒爽,马蹄声响彻云霄。
何家杏沉浸在这繁荣昌盛的氛围中,不禁感叹道:“船帆来往浪花迎,纤影拉绳吆不停。驼队成群摇响铃,马嘶鸣,古镇悠悠叙旧情。”他仿佛能听到昔日碛口古镇热闹喧嚣的声音,感受到那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号称黄土高原的小布达拉宫的李家山村,位于碛口古镇南3公里处,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该村落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是碛口水旱码头商贸经济辐射形成的周边村落之一。碛口巨商,李氏家族在此修建了九十八院住宅群,砖雕木刻做工精细,依山而建叠置十一层。画家吴冠中曾称其为“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并表示这样的村庄和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李氏家族经世代繁衍,到清中叶已成大户。时值碛口商阜繁荣,李家也插足于商业。据(宗谱)与口碑资料佐证,当时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的“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在碛口开的“三和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