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丙察察·雾里村(1 / 2)

房车环游记 画虎成猫 1340 字 1个月前

虎永刚两人从重丁教堂出来,导航“雾里村”,“本次导航已结束”的语音传出时,就看到怒江边旁有个石碑,写着“雾里民族特色村”。

几米开外,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吊桥,上写“云中雾里桥”。

宁静笑道:“连这里的桥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雾里村在怒江对岸,不通汽车,只能徒步进入。

两人一狗走过这“云中雾里”的吊桥,就看到一块写有“雾里人”的石头,并有箭头指向北方。

山边的栈道极窄,只能一人通过,用羊肠小道称呼它恰如其分。

但并不难行,听着脚下汹涌的江涛声、看着一路如画的风景,倒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几百米后,就走到了小路的尽头,远远地望见了山间谷底的雾里村。它是那么的平静优雅,散落在田园坡地上的石板路、吊脚楼在山间淡淡的雾气里,恍如童话世界一般美好。

看起来,这个村子不秀丽,不高雅,只是简单纯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幽深而寂静。就好似有神仙居住,不敢高声语,唯恐惊了仙人。

雾里村约有60户人家,却由藏族、怒族和傈僳族等几个组成。

村子里的建筑大多为怒族特有的吊脚楼,看得出来历史都很长了,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水龙头,不知道是从山上引来的泉水,还是接上了自来水。

透过房屋的窗户,还能见到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看来他们也不是完全闭塞隐居,已经和外面的世界接上了轨道,

两人在村里的村道上、屋舍间、篱笆墙院里,并没见到几位村民。

倒是见到生人狂吠但不咬人的土狗、四处溜达的鸡鸭鹅、还有那散养的小猪,为宁静的小村庄增添了一丝生机,正所谓“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

虎永刚两人都觉得,这雾里村远眺时,静谧和谐,像一幅绝美的油画;走近它时,却与世隔绝、古朴而又原始,这一路走来,正如陶老师笔下的“桃花源”那样: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两人往村外走时,才在村边的农田里看到几位正在劳作的村民。

看到两人走近,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也不主动打招呼,只憨厚地笑看着。

当虎永刚问及出村到茶马古道怎么走时,他们马上热情地给指明了方向。

走到古道边,就有一块大石,上面用中英文两种不同文字提醒着游人,“古驿道无护栏,请留意脚下。”

雾里村的这段茶马古道,开凿在怒江边的崖壁上,与江面落差有三四十米,最窄处仅容一匹马通过,十分险峻。

古道的原始风貌保存得非常好,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滔滔怒江,没有护栏,行走其上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小心。

据说,过去马帮通行此处,两匹马走照面时,如果通不过,要将其中不驮货物或所驮货物价值低的那匹马推入江中。

这是马帮之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听起来有些残酷,但也体现了当年开凿这条道路的艰难和危险。

雾里村的茶马古道,过去不仅是连通云南丙中洛和西藏察隅的重要通道,也是当地居民的交通要道。

因为雾里村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交通闭塞的特性,使得这条茶马古道得以保存下来,如今仍然被当地村民用来运输物资,所以被称为“活着”的茶马古道。

好像是为了给虎永刚两人证明,这条茶马古道确实“活着”,他们还没走多远,对面来了一个白发老汉,胯下骑的不知道是驴子还是骡子,身上的服装和汉人相同,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