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挣脱贫困的藩篱(2 / 4)

提出了唯物的知行合一理论。从道和德两方面论述对认识的起源和认识的两个阶段,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有自己的讲解。”

“见闻之知,止于见己闻。视听之明,可以摄物。心知之量,可以受物。认识起源于感觉,这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德性之知,则可指导人的行为或实践。知行相资以为用。夫人必知之,而后能行之,行者皆行其所知也,君子之知,以审行。”

“而实践论里,也说了,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丰富材料和合于实际才能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

连祺明显很聪明,琢磨琢磨就问道,“那知行关系上呢?”

“注重行或实践,知可诡而行不可诡。用行为来检验知识的真假,用行来衡量知能否实现,这不就是初步蕴含了以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么?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知以行为功,行不以知为功。行可得知之效,知未可以得行之效。显然是重视行的功效,行比知更高级更重要。”

“实践论对这个描述的很详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你自己去看,说了多得说我拽文。”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哈,你这别把人想的都这么没文化好吧。”

“没有吧。大家都是文化人。”李乐摆摆手,“你好,连文化。”

“李文化,哈哈哈。”连祺又看了眼李乐的书包,“诶,你说,你们学校是不是都这么.....”

“神经兮兮?”

“都读这么多书?”

“我们比较散漫,自己的时间多了点。”

“我要想学学这王船山的东西,你给我推荐推荐从哪看起?”

“这个啊,我姥爷给我说的,朱熹王阳明先了解,之后学王船山,先读史论,读通鉴论,宋论,然后读政论,黄书、噩梦,再读文论,姜斋诗话,之后可以读易学,周易内、外传、大象解,最后再读理学,张子正蒙注、思问录和俟解也就差不多是个半吊子船山通了,可以和外人吹吹牛逼。”

“你姥爷?干嘛的?还教你这个?”

“就一个喜欢挖坑摆弄陶罐子的老头,整天风餐露宿的,我这都....”李乐算了算,“好长时间没见他了。”

听李乐答得含糊,连祺也就没再追问,只觉得,身旁这人,谈吐学识和这高壮孔武的身板儿,反差有点儿大。

一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过卡伦,经龙嘉,向西北,眼瞅着十点,终于看到玖台欢迎您。

“呀,到了啊。你这车开的挺稳啊。”

“我爸是试车员,开大解放的,从小跟他屁股后头,十二岁我就能开大解放。”

“牛逼!”李乐竖起大拇指,“回来路我来开,你歇歇。”

“你行不?”

“嘿,这话说得,我曾经一夜从燕京干到豫皖交界。”

“信你。”

“诶,这边有啥好吃的没?中午我请你。”

“热面、炸鸡脖、铁锅炖鱼。”

“啥玩意儿鸡脖?”

“炸鸡脖子。”

“噢噢噢。”

连祺似乎回过味儿来,扭头瞪了李乐一眼。

李乐不觉,看着路两边。北方小城镇的观感强烈,谈不上什么规划,基建陈旧,公用设施一般,从路过的商店和行人、车辆大概能看出,这里暂时还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地方。

连祺说熟悉,倒不是假话。

左转右转,从几条意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