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对面凭什么不是草台班子?(1 / 4)

“目前来看,不平衡这个固有问题,会造成过度城市化的趋势,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产业组织的跨国化,都对小城镇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在工业化这第一步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第二步,迈向信息化的第三级,二十、三十年后,当我们初步完成现代工业化,信息化之后,回过头利用都市振兴乡村小城镇经济,完成新的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分配。”

“我以前的观点有些过时,没有能够从宏观经济和世界经济演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是狭隘和偏颇的,是一种长期局限于乡土经验而不能放眼世界的弊病。农村要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支持和推动。我开始要想尽办法了解城市。可是时间不一定允许了啊。”

“农村到小城镇,到中小城市,再到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这是我对城乡发展研究,在思想上的一个演进过程,可以说是从乡下进了城。”

听到费老师这一段话,或者是反思,李乐感到了一个大学者的气度。

“所以啊,我的老师,北海先生关于城市化的理论,还是要深入研究的,即便已经过了几十年。李乐,你看过北海先生的书么?”

“看过,《社会组织》、《第四种国家的出路》,还有在写那篇关于伦敦华埠社团的文章时候,引用了北海先生的那本,共生与同化的内容。”

费老师点点头,看向森内特,“关于功能和结构的话题,咱们之后,可以多书信来往,现在不是有电子邮件么?”

“其实,我还是喜欢纸质的文件,信封,稿子,拿起笔来写作注释修改的感觉。”

“不管多老,与时俱进么。”

几人都笑。费老师又对森内特说道,“刚才问的那个问题,我们需不需要对社会学本身进行反思?我认为是必要的。”

森内特想了想,“要极大勇气。它已经被理性、科学注解。艾德加莫兰在文章里说过,主体已经作为可耻的残余物遭到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摒弃。”

“是的,一旦让有关研究者主体的问题,成为公众话题,那就可能导致原本脆弱的科学性遭受重创,任何学科都是如此。高高在上,装聋作哑,回避现实,就会有人扒掉你的衣服。与其这样,不如亲自脱掉衣服,去感受。”

森内特笑道,“越高级,越会被摒弃,否定其他人的感受性,那么他本人已经失去了感受能力。”

“是的。”

一场谈话,三个小时,看到老爷子虽然谈兴正浓,但脸上已经现出疲色,李乐冲惠庆和森内特递了个眼色。

“费先生,今天颇有收获,您刚才谈的有些东西,我得回去消化一下。”

“交流而已,谈不上收获。”

“那我们告辞了。”

“呀,这么快?”

“老师。”惠庆起身,“时候不早了,你没看天都已经黑了?”

“呵呵,好,好。我送送你们。”

费老坚持,惠庆搀扶着,把森内特几个人送到门口。

“小子,就像你说的,加强锻炼,我把身体搞的好点。明年夏天,陪着我一起去几个地方转转?”

“真的?”

“再走再看再想。”

李乐笑道,“我给您当勤务员。”

“呵呵,去吧。”

几人出了门,森内特看了看李乐,“你运气不错。”

“是吧,我也这么觉得。”

“刚才费先生说了什么,你这么开心?”

“教授,明年挖坑这活儿,您看,安德鲁合适不?”

。。。。。。

森内特终究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