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军使出的秘密武器,正是火葫芦!它与汉军发明的火葫芦一模一样,不过就是点火方式和燃料上有差别。
汉军火葫芦前方设计有“火楼”,也就是点火装置,这是汉军火葫芦的精华部分,能够快速而方便地点燃火焰,实施火攻。
而齐军使出的火葫芦不能通过“火楼”点火,必须依靠明火来点燃喷射的油液,有一定的危险性。
齐军火葫芦喷射的油也与汉军有着天壤之别。汉军使用的“猛火油”是战国版的汽油,其燃烧的剧烈和恐怖程度,举世无双。
无论人还是物体,一旦被点着了,非死即伤,基本无救。
而齐军使用的则是传统的膏油,也就是用桐油、鱼油以及其他动植物油脂熬制而成的混合油料,虽然也具备燃烧属性,但与猛火油完全没有可比性。
问题来了,黥涓的火葫芦是从何而来的呢?
这就要回到上次的铜鞮之战中。
当时还是魏国上将军的黥涓,设计伏击太行军首领易十七,易十七在撤退途中,动用了火葫芦火烧黥涓,使其背部大面积被烧伤。
但混战之中,也造成一名士卒的火葫芦背带断裂,遗失了一只火葫芦。
当时易十七中箭伤重,太行军将重心全部放在救助易十七身上,丢失火葫芦这事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或许当时大家认为,即使敌人捡到了也不会使用,因为猛火油这种东西是汉国独家掌握的绝对黑科技。
但黥涓捡到之后,却对这个神秘的大杀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亲自研究铜葫芦的结构,搞清楚了唧筒的工作原理,但搞不明白“猛火油”和“火楼”的秘密。
黥涓随即以膏油代替猛火油,用明火代替“火楼”,竟然将火葫芦仿制成功。
黥涓入齐以后,利用自己的研究所得,训练出一支数十人的队伍,专门练习火攻,形成了齐军的秘密武器,在关键时刻击退了戴偃。
戴偃全身着火之后,本能地扔掉大戟,双手紧紧抱住了自己的一颗大脑袋,确保关键部位不受伤。
同时施展“滚地龙”大法,打着滚就向本阵方向奔去,卷起一溜的烟火。
宋军一见主将被烧,救主心切,七手八脚地上前救火。
有的抓起地上的沙土就往戴偃身上洒;有的解下衣裳拼命抽打戴偃;有的直接上脚踩灭明火,“慌不择脚”地踩中了戴偃的命根子,疼得戴偃哇哇乱叫。
眼见明火不灭,更有甚者直接开启“水龙头”模式,十几个人掏出一排水管直接向戴偃开滋,在一片尿水的骚气中,终于扑灭了戴偃身上的火焰。
被烧得满脸黑灰、浇得满身骚气的戴偃,侥幸在火神肆虐下逃得半条命。他痛苦地捂着裆部站起身来,有气无力地下令道:“撤,撤!”
齐军前期损失惨重,宋军主将惨被火烤,双方短时间内都无再战意愿,于是双方经过一阵弓箭乱射之后,拉开作战距离,双双脱离战场,齐宋两军形成对峙之势。
齐营,夜。
数名齐军士卒边走边向四周打量,在确定无人跟踪的情况下,快速来到一处草料堆垛后面。
三名士卒主动地站在十步开外巡游,负责警戒。草垛后面五名齐军围成一个圈,黑暗之中看不清他们的面孔,只能看到眼底折射出闪烁的星光。
“墨家前军支部第七小组现在开会,应到七人,实到五人,符合要求,可以开会。”
“今日会议,主要议题,齐宋战场出现‘火葫芦’,判断为重大事件,建议启动紧急报告机制,诸位兄弟请发言。”
这是墨家“兵运”的最新成果,也是齐墨回归墨宗之后的拿手好戏。墨家依托齐国墨徒广布的特点,建立了若干墨家支部,N多墨家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