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父子相见(2 / 2)

绍,端木高感慨良多:“晋国果出英主,可惜晚生五十年,若五十年前有公子,何至于晋国三分?”

端木仲敖亦是点头附和:“公子少时,父亲亦尝与之逗玩。今公子霸业初成,亟须人才,父亲何不随儿入蜀,父子团圆,也全儿与兄长尽孝之心。”

端木高沉吟半晌:“吾观公子之志,不限巴蜀,而在天下。为父就不入蜀了,且在中原恭迎公子君临天下之日。”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此刻,他们找到了心灵上的最大公约数,共同加入到了俱酒伟大的事业之中。

端木高又问起墨学在巴蜀的推广情况,端木仲敖如实向父亲汇报了,特别是俱酒的一些改良做法,比如弱化“非攻”理念,弘扬墨匠精神等。

端木高是深受儒家思想浸淫的大儒,他对墨家还是有着较深的成见的,他不无忧虑地问道:“汝观公子之行,可有独尊墨家之意?”

端木仲敖道:“公子思想开明,对百家学说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凡有利于国家者,均用而不疑,非是拘泥于一派学说之泥偶之辈。”

“公子首倡法家,李悝之法业已在巴蜀地位尊崇。”

“公子注重用兵,首创汉水军校,用兵家理念,练不世雄兵。”

继续阅读

“公子注重农桑,农家许犯,任户部侍郎,专攻农桑蚕麻,六畜养殖等业,地位尊崇。”

“公子对儒学也知之颇深,治下乡村,皆设义学,适龄孩童,免费上学。”

……

端木高忍不住打断了端木仲敖的话头:“寒家子弟,乡野幼童,俱得学乎?”

儒家的孔子是中国最早的平民教育家,但即使是尊贵如孔子,也是收学费的。

孔子曾曰过:“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束修,一束肉干,古代一束为十条。这话意思是,只要是拿着十条肉干来拜师的,我都认真地教育他们了。

后来束修之礼变成了拜师礼的通称。

儒家的大佬孔子都是要收学费的,当年端木家的老祖宗端木赐经商发了财,孔子能周游列国,少不了端木子贡在背后的大力支持。

是故端木高听闻俱酒治下广袤的土地上,人民上学识字都是免费的,惊讶得不要不要的。

端木仲敖认真地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分文不取,还免费发予纸笔。”

“纸?何谓纸?笔?岂非刻刀哉?”

端木仲敖如梦初醒,自己老爹根本没见过纸笔这两样东西,立即从随身包裹中摸出了一叠上等好纸,数管羊毫妙笔,递与父亲观赏。

看到端木高一头雾水,仲敖立即磨墨提笔,刷刷写下一首俱酒的成名诗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端木高看着这神奇的纸与笔,读着这首格调高深,意蕴深远的四言诗歌,震惊到无以复加。

口中喃喃道:“果有‘尼父’遗风,实乃天降异人!”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