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君臣对(1 / 2)

俱酒叫停了卫鞅的忏悔,开始商讨正经事。

“先生,如今吴起有难,墨家有难,俱酒欲东行出蜀,亲自前去营救。先生以为如何?”

“今,吴起正在刚平,大战正酣;墨家钜子孟胜身在阳城,与世无争,公子因何判断此二人有难?”

这一下子,把俱酒给问住了,他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者,具有先知先觉的功能吧。

“呃,这个,吴起所依赖者,楚王也。吴起在楚国变法,损及老贵族利益,仇家无数。今楚王病危,吴起自危。”

卫鞅点点头,算是认可了俱酒这一通分析:“那么墨家钜子孟胜,难从何来?”

俱酒没法回答了,再说就把历史背出来了:吴起临死,伏尸楚王,包括阳城君在内的老贵族,箭射吴起,兼中楚王。新王登基后,镇压老贵族,攻打阳城君的封地。偏偏孟胜这家伙义字当头,认死理,非要践行承诺,最后死于阳城。

俱酒有些火大,忍不住耍了一回浑:“某说有难,就是有难,先生休要置疑。”

“臣不敢!”这一招好使,卫鞅乖乖低头。

“此二人者,吴起必救,孟胜必救,此二人既关乎俱酒信义,更关乎尚同大业。故某欲亲自一行”

“公子,切切不可!”

“为何不可?”

“巴蜀新定,主上出行,群龙无首,必生祸端。此一不可也。”

“公子今非昔比,贵为一方诸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身涉险,临危履冰,此二不可也。”

“巴蜀之民者数十万,吴起者一人,孟胜之徒数百人,救一人、救百人而舍万民,非人君之所为,此三不可也!”

俱酒听了心情黯然,无言以对。

这个道理他不是不懂,巴蜀做为自己的根基,硝烟未散,百废待举,作为这一块大地盘的主人,确实需要他坐镇指挥。

但吴起与墨家,都是他崛起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机遇,他始终都放不下。

“此二人至关重要,且均是性格倔强之人,某若不往,恐难以得救”

“臣斗胆一问,经略南郑,征伐巴蜀,公子先登几城?陷阵几回?”

“襄城以降,俱酒亲身历险者屈指可数,惟赖诸臣戮力,将士用命,方有今日之功。”

“诚然!故为人君者,胸怀天下,驾驭群豪,岂可意气用事,因小失大?”

俱酒服了,卫鞅这口条,咱根本说不过他。他无奈地说:“既如此,先生请为我谋。”

卫鞅只是微微有些须髯,但他还是下意识地做了个抚须的动作,摆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此事易耳,可分两步走。”

“愿闻其详。”

“第一步,请公子亲笔书札,派人飞送吴起,孟胜。吴起目前尚在刚平前线,如实告其郢都凶险,不可前往。至于孟胜嘛,公子以墨学而治巴蜀,请钜子前来视察一番,离开阳城,于情于理,均无不可。”

俱酒思索片刻:“孟胜或可,恐吴起不可。楚王对吴起有知遇之恩,以吴起之禀性,逢王大丧,必往吊焉,岂一信可阻?”

卫鞅满不在乎:“鲁、魏对吴起均有知遇之恩,然一遇危险,吴起径直遁去。故吴起虽重情重义,然更惜命如金。”

吴起当年“杀妻求将”的事,不管真是事实,还是对手抹黑,反正是臭大街了,故而卫鞅认为吴起并不会轻易送命,一旦有危险,一定会主动避险。这也是基于他对吴起人性的深刻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俱酒虽然犹豫,但也认可卫鞅这一步,自己既然脱不开身,且先行劝阻一下。

卫鞅继续道:“其二,派遣勇士潜入郢都和阳城,预先布局。同时,在由楚入蜀必经之路,层层设点,畅通道路,以备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