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最后通牒(1 / 2)

章蟜为尽快扫平前进障碍,同时减少己方兵力损伤,下令火烧云雾山。

战国时期平均温度要高于现代,且目前并非雨季,山中多有枯枝败叶,山风正劲,正是放火烧山的好时机。

夜幕降临,乌云密布,风吹得更大了,发出阵阵的呼啸之声。

章蟜看准风向,下令点火。

“蟜军”早就准备好了油脂易燃等点火之物,潜伏在云雾山的各条要道之处。

军令已下,顿时火光四起,熊熊大火迅速蔓延开来,整个山林被火光映得如同白昼。

火焰吞噬了树木、草丛和荆棘,甚至将山石烧得迸裂开来。巴军花费了大量心血构筑的堡寨、壕沟、连营,瞬间被火焰吞没,万千心血付之一炬。

每一座堡寨都是一座大熔炉,每一顶帐篷都是堆大篝火,巴军为了方便防御,在构建工事时,做到了营寨相连、堑壕相通,殊不知这样的结构,为火势的迅速蔓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粮草库、军械库也难以幸免,在烈焰的吞噬下,化为灰烬。

整个连营陷入一片火海。毫无防备的巴军士兵们纷纷从睡梦中惊醒,拼命地想逃离火海。

然而,火势的进展速度超出了预料,许多人逃跑不及,迅速被火焰吞噬,化为一团熊熊烈火。他们痛苦地尖叫着、翻滚着,试图扑灭身上的火焰。

然而,火焰太过猛烈,一个个大活人,最终被烧成了一堆堆焦炭,空气中散发出令人作呕的难闻气味。

浓烟弥漫在整个战场,迅速向山顶攀升,越往高处越让人无法呼吸。许多士兵在浓烟中咳嗽不止,甚至有人因为窒息而昏倒在地,在浓烟中葬送了性命。

山风的呼啸声、火焰的燃烧声、树木的呻吟声、野兽的嚎鸣声、山石的崩裂声,构成了一曲恢宏的战地交响曲,为这一幕血火战事配上无情的乐曲。

此刻,亲自坚守云雾山顶的巴相巴长生见势不妙,立即下令全军撤退,试图从火海中突围出去。

但火势太大了,三万巴军,逃出者不及五分之一,且大都身负重伤,不仅丧失了战斗力,更丧失了起码的战斗信心,这个仗算是没法打了。

章蟜命人趁乱对巴军发起狙击,但是,这么大的火势,同样阻击了章蟜大军的进攻步伐,只有等火势暂歇时,再行进军。

经过一夜的激战,阳光再次普照大地时,云雾山已经被烧成一片焦土,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烟味和难闻的焦臭味。

章蟜冷血地望着战场,用一把火的代价,兵不血刃换取这一场胜利,章蟜认为是值得的。

他当然不会对巴军存有仁慈心,因为对敌人士兵的仁慈就是对自己士兵的犯罪,这是一名铁血战将应有的基本素养。

章蟜立即命人在山火中开辟数条道路,率领大军迅速越过云雾山,“蟜军”朝着江州再进一步。

同时,儿良率领的“良军”精锐迅速南下,目标也是江州城。

但人的双腿,始终快不过水上舟师,特别是在巴国崎岖的地形条件下,淳于浩的水师最终在三路大军中胜出,率先抵达江州城下。

舟师抵达一处宽阔水面,只见一道大水蜿蜒而来,浩浩荡荡、气势宏阔,波澜壮阔,泱泱大风,殊非嘉陵水可以比拟。

这,正是古人心目中神圣的“江”。

战国时代,天下可以叫做“河”的,只有黄河;敢称作“江”的,只有长江。其他河流只能称作“水”。如汉水、淮水、嘉陵水等。

嘉陵水在这里彻底汇入了长江的怀抱,两水交汇处,水色各各不同,嘉陵水清澈,江水深沉。

两种颜色的交汇处互相试探、互相拥抱,但却迟迟不肯交融,形成了一条美丽的分界线,像极了后世的鸳鸯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