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已经打完了!”
镜头一转,一片辽阔的草原出现在画面中。
五万乌孙骑兵,正在老国王军须靡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朝着东方前进。(注:前文错写乌孙在位国王名字,已更正。)
在军须靡的身边,大汉护乌孙校尉常惠的身体挺得笔直,策马随行。
一名乌孙斥候飞奔而来,对着军须靡禀报:
“大王,前方一百五十里地发现匈奴军队踪迹,数量在六万左右。”
“从旗帜来判断,应该是匈奴右谷蠡王以及一部分王庭中小部落。”
“没有发现匈奴单于的大纛和王帐!”
“什么?”军须靡闻言,面露疑惑。
“不对吧,这一次前来的应该是壶衍鞮单于才对,怎么会是右谷蠡王?”
一旁的乌孙大将翁归闻言,不由有些担忧。
“大王,这会不会是匈奴人的诡计?”
“恐怕那匈奴单于还带着王庭兵马躲在一旁,就等着我们和右谷蠡王出战,然后过来捡便宜呢。”
军须靡闻言,表情变得郑重。
“若如此,那恐怕我们的麻烦大了。”
右谷蠡王都已经有六万骑兵,再加上壶衍鞮单于的王庭本部,岂不是随随便便超过十万?
这可不是五万乌孙骑兵能抗衡的。
事实上,即便仅有眼前的六万右谷蠡王所部,军须靡也觉得自家乌孙五万骑兵打不过!
军须靡迟疑片刻,看向一旁的常惠。
“常将军,你怎么看?”
常惠其实就带了五百人过来。
但谁让他的身份不一般呢?
持大汉皇帝刘病已符节,护乌孙校尉!
乌孙既然已经决定在这场战争中认大汉当爹,那常惠就是大汉派来的监军。
他的意见,军须靡必须得重视。
常惠沉吟片刻,开口道:
“眼下局势不明,不如先暂时扎营,等候更进一步的侦查。”
“赵充国将军方面,也需要时间去联络。”
军须靡点了点头,道:
“常将军所言极是,那就先等两天吧。”
【两天后。】
乌孙王帐之中,诸多乌孙将领齐聚。
军须靡表情严肃:
“经斥候侦查确定,方圆三百里之内,匈奴人应该只有右谷蠡王这一支军队。”
“右谷蠡王已经迫近到我们大营五十里地的距离。”
“你们有什么想法?”
在场的乌孙众将闻言,面面相觑。
我们特么的是臣子,你才是大王啊!
这时候问我们的想法?
但也有人听出了军须靡的言外之意。
这个人就是乌孙大禄之子,这一次乌孙军队的右将军翁归。
翁归开口道:
“大王,臣认为,匈奴来势汹汹,我们不如先行撤退避战,等待大汉赵充国将军率领天兵前来会合,再与之决战。”
翁归的老爹大禄是军须靡的弟弟,在乌孙国内掌控着仅次于军须靡的强悍军队,扮演着类似乌孙丞相的角色。
由于军须靡至今没有儿子,许多人都认为翁归将来会成为乌孙的下一任国王。
他的话,是非常有分量的。
翁归话音落下,立刻就得到了许多乌孙将军的附和。
“是啊是啊,我们乌孙是小国,很难和匈奴抗衡,先撤退最为稳妥。”
“大汉天兵一到,我等分分钟便可反杀匈奴,忍耐一时也无妨。”
“左右不过是撤退几百里罢了,让一让匈奴人又如何?”
军须靡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