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李治对窦漪房肃然起敬,司马迁私自写史记的事情暴露了!(8 / 10)

厚的竹简,而是几本并不算如何沉重,写满字迹的书本。

汉武帝翻开第一篇,看到了上面的标题。

《五帝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大殿中一片安静。

所有人屏气凝神,注视着汉武帝一页页地翻动着这本《史记》初稿。

一页,一页,又一页……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两刻钟(半小时)。

众人脸上都露出了惊讶和疑惑的表情。

汉武帝,竟然看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停止阅读的迹象!

刘据心中好奇到了极点,忍不住试探性地开口呼唤。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父皇,父皇?”

汉武帝这才回过神来,身体一震,颇有些恋恋不舍地放下了《史记》初稿。

大汉当然不是没有收藏史书。

但……这还得从秦朝说起。

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将六国所有的史书以及各种精华书籍都搜罗一空。

只留一份在大秦咸阳城皇宫之中,剩余的全部都销毁了。

这其实是秦始皇“书同文”理念的一种具体实施措施。

然而,在秦朝灭亡后,项羽这个莽夫进了咸阳,放了一把大火!

无数大秦搜集到的孤本,就此彻底消失在了华夏历史中。

这里面,就包括了许多史书!

那司马迁是怎么写《史记》的呢?

大秦搜集的毕竟只不过是六国王室的珍藏,不可能将六国所有的书籍全部搜罗到手。

司马迁就是通过自己的人脉,加上汉朝的藏书,再进行思考提炼,最终糅合起来成为《史记》。

在《史记》出现之前,华夏从来就没有这种类型的史书。

《史记》,开创了华夏历史记载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所以这本书才会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和《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所以,汉武大帝才会一看就沉迷了,整整看了半小时才在刘据的提醒中回过神来!

汉武帝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落在了司马迁的身上,表情变得复杂。

“司马迁,你这本《史记》,很不错。”

听到这里,在场的众人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经过刚刚一番历朝历代皇帝们的弹幕轰炸,尤其是身为大汉老祖宗的汉高祖刘邦开口后,众人的态度基本都倾向于司马迁了。

汉武帝这句话明显也是要大事化小的意思。

汉武帝顿了顿,又接着问道:

“你这本《史记》,会不会写本朝的事情?”

听到这里,众人心中更是放松。

都是老油条了,谁不明白汉武帝的意思?

只要司马迁说不写本朝的历史,那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

写个前朝历史,真没啥。

司马迁正色回答道:

“按照臣的想法,本朝历史如此丰富精彩,焉能不写?”

“当大书特书,一直写到今年才是!”

听完司马迁这番话,所有人的表情都僵硬了。

不是,这司马迁疯了吧?

陛下给你台阶,你不下?

本朝历史你也敢写?

本朝这么多的政治斗争,这么多的暗地交易。

这些要是都给你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