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钢铁巨头阿塞洛尔·米塔尔集团,总部就坐落在卢森堡,这家钢铁帝国的触手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为30多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瑞士手表,用的都是卢森堡的钢铁。
此外,卢森堡的金融业十分发达。
小小的地盘上,光上市银行就有140多家,另有保险及再保险公司300多家。
新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银行分支机构也在卢森堡。
卢森堡的银行业总资产高达8000多亿欧元,是其本国GDP的十多倍,所以有人说,“卢森堡遍地钞票,穷得只剩下钱了。”
完备的金融服务网络,让卢森堡成了欧元区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投资信托中心。
为什么这些企业会选择卢森堡?
主要在于卢森堡的金融政策极为宽松,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卢森堡效仿瑞士,银行业以高度保密和不问资金来源而闻名,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的入驻。
再加上税收优惠,很多跨国大公司愿意将其欧洲总部设立于此。
包括世界第二大卫星运营商——欧洲卫星公司、世界第十大货运航空公司——卢森堡国际货航等行业巨头,总部都在卢森堡。
这些跨国公司的到来,进一步促进了卢森堡与世界各国的金融交流,同时也为卢森堡本国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工作岗位。
并且,卢森堡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心脏地带,被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国团团包围,这让它在地缘上非常安全。
卢森堡与多国交接,所以卢森堡很多服务业从业者,上岗的要求首先是起码掌握4种语言
于是,靠着钢铁与金融,卢森堡的经济就这样起飞了。
03
其实,早年的卢森堡远没有如今这般滋润,反而过得相当悲催。
夹在欧洲强国之间,由于国小人少,卢森堡曾两头受气。
打也打不赢、守也守不住,最后卢森堡想通了,干脆“自废武功”,连自家的防御工事都拆了。
军队缩编到象征性的只有两个连队,充其量算是个营级单位,最高统帅只有少校军衔。
一战时期高呼“我是中立国”,但转眼就被德国踏平。
二战时期努力抵抗了1天,再次被德国征服,军队无奈投降。
对大多数人而言,投降是一种丢脸的行为。
但对于一个脆弱的小国来讲,投降可能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利益。
毕竟,整个国家的人口还没人家的军队人数多,拿什么跟人家拼命?
如今的卢森堡军队只有900多人,每年的军费投入不到GDP的0.6%,且相当一部分用于给士兵发放工资。
继续阅读
极低的军费开支,让它把钱更多地用于国民福利事业。
卢森堡边境政策宽松,与德国、法国、比利时接壤,持这3国护照的人,可以自由出入卢森堡,而不需要做任何登记。
卢森堡街头的各国游客
由于当地工资高、消费高,这就吸引了大量的“跨境工作者”,他们在卢森堡工作,下班后则返回德国、法国或比利时居住,与我们国内的“跨省通勤”颇为相似。
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卢森堡国内的外籍人员占到了40%,卢森堡语、德语、法语都是它的官方语言。
从欧洲列强的夹缝中一路走来,卢森堡创造了一个小国从活下来到富起来的奇迹。
它擅于审时度势——依靠钢铁崛起,又很快认识到铁矿资源终有用尽的一刻,所以积极转型,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业,使金融业成为撑起国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