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晨风吹动谁家旗鼓(上)(1 / 2)

锦衣黑明 溜溜的兔子 1130 字 1个月前

八月二十八,太行山很热闹。

漳德府涉县到潞安府黎城县的山中驿道,天色刚蒙蒙亮,张道浚和张世泽带着三千骑兵迤逦而行。

张道浚是沁水人,又有皇帝的严令,一门心思回乡剿匪,带着一千骑兵距后队三十里开路。

山势太陡峭了,这地方完全不适合骑军作战,张世泽策马扬鞭的梦想破灭,内心不是很高兴,一边暗骂陆天明剿匪不找个好战场,一边提心吊胆四处张望,生怕一不小心滚落山崖。

他们距离陆天明不过二百里,且会越走越近,到黎城县城后齐齐向南。

可惜两人完全没有身处战场的意识,也不知他们能不能参与大事。

北面的盟主王自用也在南返,六万人目标太大,他十分清楚分散运动才能保留大部分。

路过平定、乐平的时候,流贼一分再分,让他们去劫掠乡野,主力一万人前行‘探路’,到潞安府集结就行。

距离辽州城大约三十五里的大山中,壁立千仞,松涛呜咽,山谷两侧都是悬崖峭壁。

老曹带着二千人,藏在山谷东边狭窄的山坳中,身边全是松树,他在这地方蹲守六天了。

好多人都说老曹骄横,适合做前锋,没有做主将定性,皇帝就不这么认为,多次跟陆天明说过,老曹能独挡一面。

皇帝依据很简单,因为老曹能跟祖大寿、赵率教、满桂、王之臣、袁崇焕、孙承宗、洪承畴统统处理好关系,怎么能是一个莽撞的人。

陆天明够炸刺了吧,老曹同样能处好关系,钦差与地方官冲突的时候,他知道重点在哪里。

实际上剿匪到现在,只有老曹一人直属兵部指挥,其余人都是地方兵。

秦良玉的白杆兵还没有被迫参与大规模剿匪,老曹就是大明朝唯一的全疆域机动兵力。

老曹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只有努力剿匪,快速剿匪,才能做总兵镇守边关,名垂青史,与文官没必要闹别扭,反正都是为了剿匪,主次不重要。

这样的心态让他杀敌的时候勇猛,休息的时候也能坐得住,陕西剿匪兵力缺粮缺饷,只有他的人不缺,这不就是老曹的能力嘛。

天边启明星在闪烁,老曹从灌木丛中的帐篷出来,快走几步到山梁,盯着北面黑漆漆的大山观察。

晨风很冷,老曹吹了一会,准备下山,眼角余光一闪,好似看到北面有火光。

北面三十里还藏着孔有德和祖家的骑兵,曹文诏眼里闪过一丝恼怒,这些混蛋竟然不听令,私自生火。

但紧接着,呜呜的号角传来,越来越近。

山坳中的骑兵瞬间惊醒,火速披挂,拿着刀枪一窝蜂跑到里面找各自的战马。

曹文诏没有动,依旧盯着北面的烽火。

南北埋伏的骑兵无法跨越大山联系,只好让人爬到山头,每隔五里设一个烽火和号角传讯。

按计划,发令的应该是他,只有南边堵住流贼的时候,北面才能出来兜后路,现在颠倒了。

只有少数人进入山谷就发动,很容易让王自用跑掉,功亏一篑。

曹文诏看了一会烽火,确定不是误发信号,扭头大步向山顶攀爬。

一炷香后,山谷情形尽在眼中,北面十里,一片乌压压的人群顺着小河撒丫子向南。

身后的亲卫吭哧吭哧追上来,把望远镜递给他。

曹文诏看了一会,光线不是太好,流贼看不到边界,也没有任何旗帜。

呜呜呜~

北面的号角越来越急,这是没有收到回应,担心南边把流贼放过去。

曹文诏依旧未动,眼睁睁看着流贼靠近。

再次拿起望远镜,流贼如同一条条鱼,身上在反光,还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