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历史推演(2 / 3)

但是他们却又不得不参与其中,阻止激进仙人和享乐主义仙人搅局。

带有善念的激进仙人,不怕自己承担责任,而是更担心问题没有解决会逐渐演变成更大的问题,再由更大的问题牵扯出无数难以解决的小问题。

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就算处理错了,事后也有挽回的余地,不应该放任事件继续发酵。一旦事件发展到无法挽回,那就再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享乐主义仙人倒也没有想要去害谁,而是只想为自己找乐子。

如果说【善】是促进事件解决的行为,【恶】是阻碍事件解决的行为,那享乐主义的仙人们一定是【恶】。

他们不在乎事件解决的进度,只在乎自己在各种事件中有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找乐子。

这种享乐主义仙人一直到突破心五境,拥有完整的认识之后,才会意识到真正的“极乐”是什么,然后从【恶】转向【善】或者【不作为】。

有一些人可能就发现了,这不是道家学说的思想吗?

庄子丧妻不就是“找乐子”的极致体现吗?

老子的无为不就是【不作为】的终极体现吗?

其实这里面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此处暂且搁下。

也有一些人会觉得,享乐主义的极致应该是王遥那样的,追求极致感动的圣人。

但这也有很大区别。

享乐首先要体会到乐趣,而乐趣必然存在自己的目标、需求、接受底线。

也就是“价值观”。

圣人也是有价值观的,而且他们的价值观都存在区别,这也是圣人之间道路不同的原因。

因为圣人们的记忆不同、经历不同,所以价值观不同,享乐追求的目标也就不同。

但是,就如同先天神兽不存在“人生观”一样,王遥也不存在“价值观”。

先天神兽不存在人生观是因为他们没有生的意义和目标,对他们来说死是回归天地大道,生反而才是离家的旅行。

先天圣人王遥也是一样。

他没有评判价值的依据是因为,显化本就是他的终极目标,只要显化在人世间,他的追求和欲望就已经满足了。

观察、触摸、品尝、嗅息、听音......所有感觉都是可以令他满足和愉快的反馈。

就连号称无间地狱,对众生哪怕是圣人来说都是痛苦的象征的无色界,对王遥来说也是值得欢呼雀跃的地方。

因为就算永远待在无色界也比归虚沉睡要有趣得多。

王遥是【生】的象征,他追求的便是【存在】本身,最微小的存在、甚至不存在的存在都是他所追求的事物。

因此王遥不存在所谓的价值观,任何事物对他来说都很有价值,都能满足他的欲望。

周易道他们也当然知晓这一点。

从每天二十四小时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种种微不可查的事物莫名感动到流泪——到可以始终保持平静——再到区分人的亲疏远近、事的轻重缓急。

这看似毫无逻辑的“递进关系”却是独属于王遥的蜕变。

这是王遥越来越像人的转变。

王遥早就已经可以完美地模仿出人类的行为逻辑,表现成一个在他人眼中有血有肉的人。

但他的本质,仍是那个会因为感知到呼吸、水流、灰尘的存在而感动到落泪的先天圣人。

所以享乐主义者永远无法成为王遥。

他们只能接近、极为有限地接近那个遥不可及的【生】之歌颂者。

可悲的是,只有圣人才有资格远观、接近王遥这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仙人连理解这个境界的能力都没有。

不过也确实从心三境开始就可以接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