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当世来生(2 / 2)

因果师 我爱四十大盗 1116 字 3个月前

他也知道这道题的答案。

故事中的红龙比喻吝啬、自私,就是悭,黑龙比喻生气、恼怒,就是瞋,蓝龙比喻忌妒、憎恨,就是痴,三条海龙隐喻悭嗔痴三毒。按照世尊的说法,悭嗔痴三毒就是致人早亡的三大毒素。

但李晴天并不完全认同世尊的观点。事实上,死亡是人类早已注定的结局,无法被更改。因此,一个人早死与晚死又有什么区别呢?一个唯唯诺诺、浑浑噩噩的人,即便活了一百年、一千年又能如何?无非是世间多了一个烂番薯,臭鸟蛋。一位快意恩仇的侠士,十步杀一人,一剑斩尽世间不平事,哪怕生命短暂,但也是充满了幸福与快乐的。就如同吊在半根藤条上的旅人,挣扎有用吗?既然已经注定了难逃一死,为何不能静下心来享受蜂蜜的美味呢?

换句时髦的词来形容,便是过好当下、享受当下。

古人说的更好: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然而,令佛教最害怕的便是人们过好当下、享受当下的思潮。因此,佛教才会编造出今生多受苦,来世好享福的伪因果论。劝导人们这辈子不要吝啬金钱,俯首低头、甘心情愿做一辈子孺子牛,献出全部身心供养佛徒,以期死后能够进入乌托邦般的极乐世界,永享极乐。

佛教的因果论缘自缘起性空的道理。佛经《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这句话揭示了佛教因果论的特点,任何思想行为必然会导致相应的结果,因果不管你相不相信,它确实是存在的,也永远都不会消失。一个人造了善恶业因,不管时间的长短,就必定会承受相应的果报。基于此,因果报应又被分为前生、今生和来生,今生也被称为现世报。这便是佛教的三世因果论。

佛教的本质便是索取,以欺骗的手段愚弄众生,向信徒无限索取。如果人人都看能清楚佛教的本质,那么世间便再无佛徒的容身之地。

今生种因,来世得果。当世奉献,来生享受。这小算盘打得可真好!

因果师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