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
这里竟然是前门?
陆飞说照片中破败的城门,竟然是如今天都城地标性建筑正阳门,王心怡和陈香同时瞪大了眼睛,觉得不可思议。
特别是陈香,她可是地地道道的天都人,对于前门最熟悉不过了。
她实在不敢想象,那么繁华的前门,在百年前竟然是如此的凄凉,这太意外了。
陆飞耐着性子给她们讲述前门命运多舛的经历,以及从凄凉到昌盛的全部过程,二女马上来了兴趣,拿着放大镜认真的观看起来。
“老公,这是什么年代?”
“光绪二十三年。”
“那个摊位的大铜壶,是卖大碗茶的吗?”
“没错,跟现在天都茶馆的几乎没什么区别。”
“老公,那个年代的人们,好瘦弱哦!”
“废话,吃饱饭都是奢望,还指望三高?”
“噗!!”
“陆飞先生,请你注意说话的态度。”
“呃,好的!”
“咦?”
“那个小盆友为什么要跪在路边?
还有,他的头上为什么要插一根稻草?”
二女兴趣使然,问题一个接一个,陆飞耐心的给她们解释。
说道开心的地方,二女大笑,说道悲惨之处,又黯然落寞,最后说道插草表卖-身为奴的时候,陈香潸然泪下,陆飞也是无语了,不就是一张照片嘛,至于不?
还有,你们这么善良,为什么对我却那个样子?
这不公平嘛!
接下来,二女变成了好奇宝宝,一张接着一张的欣赏,陆飞逐一做出解释。
陈香毕竟是天都人,有极个别的地方,她竟然能认得出来,特别是那些百年老字号,陈香更是如数家珍,笑嘻嘻的在王心怡面前大秀优越感。
不知不觉,已经看了几组照片,年份也从光绪二十三年,来到了光绪三十二年,这时,一张照片引起了王心怡的好奇。
“八大胡同?”
“咦}怎么还有人拍这里?
好恶心!”
王心怡满脸的鄙视,陈香也皱起了眉头。
照片的背景,正是八大胡同的胭脂胡同,而特写镜头则是当时胭脂胡同相当出名的春满楼,两个打扮的花枝招展,但却姿色骇人的“姑娘”站在春满楼的两边招揽生意,一位拄着拐杖的半大老头,笑嘻嘻的向门口走去。
至于老头要进去干什么,人人都晓得,这也是二女鄙视的原因,但陆飞却相当淡定。
“你们这是什么表情?
八大胡同怎么了?
风云场所也是一种文化,你们都知道商鞅吧,但你们或许不知道,商鞅正是这一行业的祖师爷,在当时,这一行业可是国家税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你们不要嫌弃风月场的女人,她们绝大多数都是身不由己,俗话说,笑贫不笑娼,但凡有办法,有几个愿意做那种行当?
还有,你们可不要一提八大胡同就想到那里,其实,八大胡同最早不是这一行的专属,而是戏班的聚集之地。”
说道八大胡同的兴起,又该乾隆爷闪亮登场了。
八大胡同“风月场”雏形的形成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乾隆时期,徽班进天都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此后四喜、春台等戏班相继来天都,分别下榻于八大胡同之百顺胡同、陕西巷和李铁拐斜街。
所以老天都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由此可见八大胡同与戏剧特别是京剧的形成发展的历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清代禁止娼-妓,而士大夫阶层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