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国的土地上,项家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和爱戴。 这种情况使得项家在楚国的地位越发稳固。 如今项家几乎是楚国三大氏族之下的第一姓氏了。 如果再给他一段时间,超越三大氏族也未必不可能。 只不过三大氏族显然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另一边,对于李信一直在陈郢按兵不动一事,大秦的朝堂之上开始出现一些议论声。 “李信将军不是说三十万大军便可灭楚吗?如今这半年过去了,为何还不行动?”一名大臣质疑道。 “是啊,我们大秦的军队可是天下无敌的,怎么会拖延这么久呢?”另一名大臣附和道。 朝堂上的大夫们纷纷窃窃私语,但这些声音却又恰好能让周围的人听见。 “国战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容有丝毫差错。”李斯站出来,沉声说道:“李信将军如此行事,必有其深意。且长平之战时,我大秦与赵国对峙数年,最终才取得胜利。诸位还是稍安勿躁,静待前方传来捷报吧。” 李斯的话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共鸣,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然而,仍有一部分人对李信的做法表示不满。 与此同时,大秦的民间百姓对于战争早已习以为常。老秦人相信大秦的军队必将战胜楚国,他们期待着早日听到楚国被灭的好消息。而现在的当务之急,则是筹集更多的粮草以支援前线,确保秦军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继续作战。 秦楚两国的情报如同雪片般纷纷飞到了秦然的手中。 秦然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竹简皱起眉头,用手轻轻揉着太阳穴,试图缓解一下疲劳和紧张情绪。 就在这时,消失已久的麟儿回到了秦然的身边,并拿出一份密信。 秦然接过信件,快速浏览后,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原来,昌平任命的城父守将季心,不仅是楚国人,更是楚国着名侠客,“一诺千金”季布的弟弟。 秦然深知季布的威名,他是楚国的大侠客,以信守承诺着称。 而现在,他的弟弟季心也被委以重任,来把守大秦重镇城父关。这可是非常不妙啊!秦然心中暗自思忖着,眉头紧锁。 秦然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竹简放在桌上,目光凝视着前方,陷入了沉思。自己现在无法确定这件事昌平君是不是故意为之, 但无论如何,城父交给季心来把守,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这让秦然感到十分担忧。 为了不让事件朝着最坏的情况发展,秦然决定再次前往昌平君的府邸。 当他到达时,昌平君看到他的到来显得有些诧异,并询问他的来意。 秦然冷静地回答说:“李信将军与楚军在前线已经对峙了半年之久。根据我的预感,楚国的粮草可能即将耗尽。到那时,项燕必然会把目标瞄准我们秦军的粮草供应线。从陈郢前线到城父的路程只有两天时间,如果项燕派遣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绕路袭击我们的粮道,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昌平君听后皱起眉头,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前线粮草调度的重任,一旦出现任何差错,他都将难辞其咎。 昌平君的眉头紧紧皱起,脸色显得十分凝重:“押运粮草的乃是原城父守将。”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但还是接着说:“他身经百战,应该不会出差错。”然而,他的语气却明显缺乏自信。 昌平君心中暗自揣测,秦然主动前来告知此事必定有其深意,或许他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他迫不及待地问道:“秦将军有什么办法?” 秦然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道:“城父关城墙高大坚固,且前方有我大秦三十万大军镇守。楚军想要绕过李信将军直接攻击城父,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接着,秦然继续说道:“因此,丞相大人可以派遣一员大将率领关
第263章 秦然献策(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