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到了嘉靖皇帝时期,尽管位置已经饱和,他仍渴望将自己的父亲尊称为王爷。
他的目光投向了明朝的太祖。然而,太祖的声望如日中天,他不敢对这位尊贵的先祖有任何不敬。而且,即便他有所行动,如何能证明自己势力的合法性?毕竟,太祖也是以王爷的身份起家,最终登上了皇位。
尽管面临重重阻力,嘉靖皇帝仍试图挑战既定规则,暗示如果大殿不屈服于压力开门,他将提议建造一座新的宫殿以取代之,以此迫使大殿同意开门。
朝中的大臣们对此愤怒不已,坚决反对这一提议。最终,双方达成了妥协:将太祖的名号提升为成祖,而较为低调的仁宗则被边缘化,为嘉靖皇帝的父亲让出了应有的位置。
有人指责嘉靖皇帝自私,认为他只对自身的家族成员怀有真正的情感。然而,真相或许并非如此简单;这场争论实质上是一场关乎权力的较量。
太祖耳闻嘉靖皇帝手段高明,能在数月之内翻云覆雨,重构朝局,但他并未因此感到欣慰。
在唐朝和宋朝,太祖均为各自朝代的创立者,因此,“太祖”一词逐渐成为首个登基称帝者的专属称谓。
然而,这位被提及的太祖,难道不是朱允炆吗?
此话一出,所有的王爷都面面相觑,四下张望,困惑不解,试图辨识这位所谓的“明朝太祖”究竟是谁。
朱棣环顾四周,神情迷茫,他的目光在每位兄弟的脸上徘徊,仿佛他们瞬间变成了陌生的面孔。然而,究竟是哪个兄弟——他的额头突出、耳朵肥大——背弃了他们的长兄?
他绝不会轻易放过这次的背叛!
“嘉靖,嘉靖,”他心中默念,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显得那么清澈。
自提及“明朝太祖也曾是一位登基后的王爷皇帝”以来,朱家的元老们均感到困惑不解。
瞬息之间,众人的目光纷纷内敛,他们的疑虑如同一把指向内心的指针,直指他们心中的最大怀疑对象。
太祖在朱家分封了十九位王爷,其中八位镇守边关,其余的多分布在和平地区。
在这八位边关王爷中,有两位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燕王朱棣,另一位则是宁王朱权。
朱棣自幼随太祖南征北战,勇敢无畏,战功卓着,名声远扬。如今,他受封于北方的京城北平,负责抵御外敌,掌握着强大的军队和丰富的资源。
除了朱棣,宁王朱权也是一位杰出的人物。朱权年轻时便领兵北上,轻松击败了数支部落,他的军事才能不容小觑。更为关键的是,他统率着明朝最为强大的骑兵部队——朵颜二卫,这使得他在军事上的影响力更加突出。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朝廷中,关于“朱棣善于用兵,朱权擅长谋略”的传言不绝于耳。太祖将这两位英勇的王爷安置在至关重要的边关要地,无异于将大明朝的安危寄托在他们身上。
若是这两位王爷联手起兵,他们成功的几率无疑是最高的。
因此,大多数人将目光投向了朱棣,而其他人则关注着朱权,试图从中洞察一丝未来的动向。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惊、困惑和不解。
宁王朱权被兄弟们那如剑般锐利的目光所盯,感到难以忍受,近乎被自己的饮品呛到:“你们这样看着我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们以为我会背叛朝廷吗?陛下,我对太子的忠诚,如同白昼之明,天空之广!”
朱棣的心脏猛烈地跳动。他对宁王朱权的辩解一个字也不信。小九儿太过聪明,根本不像是朱家的人。聪明人总有算计之心,一旦掌握军队和资源,造反似乎便是易如反掌之事。
朱棣轻轻拍了拍宁王朱权的肩膀,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蔑:“我们拭目以待,看你会如何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