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意难平人物第九名(3 / 4)

深厚。他甚至将自己的儿子,皇太子朱高炽,交给了于谦教导,希望他能够培养出一个能够继承大统的储君。

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一个年轻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忠诚、才华和责任的故事。于谦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为国”,什么叫做“勤勉为民”。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

当于谦初入朝廷之时,虽未获得显赫的地位,但他的才华犹如璀璨的明珠,终不可久藏,很快就引起了朱棣,以及他的皇太子、未来的宣德帝朱瞻基的密切关注。

尽管于谦是在朱棣的治下步入官场的,但他的真正锋芒直至宣德帝朱瞻基登基后才开始显露于史册。

宣德元年的记载(即公历1426年),见证了朱瞻基的登基大典。那时,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兴兵作乱,震惊了朝野。

于谦伴随宣德帝御驾亲征,以平叛乱。

叛乱平定之后,于谦被封为监察御史。当朱高煦俯首称降时,宣德帝指令于谦清算其罪行。

于谦词锋锐利,语气严峻,行使监察御史的职责,对朱高煦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指责,使其蒙受了极大的羞辱。

宣德帝对于谦的表现极为满意,随即派遣他前往江西,巡查那里的大小案件,纠正了不少冤假错案,令数百个家庭得以沉冤得雪。

面对朱瞻基的登基以及朱高煦的叛乱,太祖朱元璋和朱棣的脸色均是阴沉至极。朱元璋甚至不无讽刺地说:

“四儿子,你的儿子们学你学得可真是像啊。”

朱棣如何夺得帝位,他过世后,他的儿子们又做了什么?面对这样的提问,朱棣泪流满面,语带哽咽地回答:

“父亲,请您放心,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再次发生。我将不遗余力地辅佐我的兄长。”

朱元璋听后未再言语,但朱彪在一旁,嘴角却不由自主地抽动,显露出内心的不安与疑惑。

“为何要对我如此,四哥?难道你不知我兄长的心意吗?皇位岂是可轻易让人的?我本无需你帮忙。”

这位四哥最近显得越来越与世隔绝。朱彪深感忧虑,认为有必要找个合适的时机与哥哥进行深入的谈心。

他必须清楚地向四哥表达自己的意图。

心情烦闷的朱元璋继续浏览视频。尽管朱高煦和朱瞻基(叔叔与侄子)的所作所为让朱元璋感到不快,但与皇位的巨大诱惑相比,这些不快还算可以忍受。

毕竟,朱元璋深知皇位的吸引力。而且,在父亲的支持下,朱瞻基处理朱高煦的叛乱事件相当出色。于谦确实是一位杰出的人才。

然而,这种安慰并未持续太久,因为朱瞻基竟然将自己的叔叔朱高煦活活烤死,这让朱元璋感到极度震惊。他无法接受侄子烤死自己亲叔叔的行为,愤怒地咒骂道:

“好,真是找死,一个残酷无情,好,好四儿子,看看你的所作所为,他们确实继承了你的风格。”

“父亲,我……”朱棣此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在朱元璋看来,家族内的斗争是无法容忍的。

与此同时,在宋朝的时间线中,赵匡胤评论道:

“家,他们确实……残忍。”

看着朱瞻基活活烤死自己的亲叔叔,赵匡胤也感到震惊。

视频继续播放,在朱瞻基的统治下,于谦确实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于谦,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御史,他的名字与廉洁和为民请命联系在一起。他轻装简行,深入民间,致力于调查贪官污吏,改革税收制度,并着手治理黄河,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他的声望,使其名闻天下。

于谦的性格刚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