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道林青是从何时决定,又从何时实施。
但可以确定,其中定有其私心。
说不得就是为他争取那十年的发展时间。
此等手段似曾相识,种应安眉头微皱,心中翻过所见的史书典籍,最后停留在《大乾律》之上。
大乾律开篇,太祖高皇帝起于微末,曾言: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种应安顿时僵在原地,太祖高皇帝起于淮右,在先朝时此地被称为边陲之地。
此地北有淮河,南依高山,东西易守难攻,乃积蓄力量之绝佳所在。
太祖高皇帝能够战胜各路诸侯,除却高皇帝英明神武,其下猛将如云,所占之地也有大功。
再看看如今的曲州..
西临边疆无人之地,北邻草原,东南两方为大乾国土...
所见之敌唯有北方!
只要除掉北方之敌,曲州再无兵事之忧患。
想通了这点,种应安的手掌用力握起,深深地看了一眼在马背上来回起伏的年轻人。
想到了他在军中以及武院中的所说所讲,此人对于《大乾律》《太祖律令》以及各家兵略熟读于心...
不可不能不知太祖皇帝起兵方略,
那如今他的所作所为,定然是有意为之。
而且,谋和已久,
为的便是让这曲州成为大乾少有的安稳之地,摆脱身上之束缚。
军伍之事一通百通,种应安想明白了这点,
以往一直存在于心中的疑惑也悄然消散,生出了几分明悟。
继续阅读
为何皇帝会让西军听从靖安侯调遣,其中有没有皇帝参与尚未可知,但皇帝一定予以配合,
甚至京中的宫尚书以及皇党的几位大人都参与其中,为的便是让事情顺利发展。
曲州流言四起,靖安军与拓跋部苟合之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朝堂不压制也就算了,为何曲州地方官员也不加以压制?
混淆视听罢了。
再一次牵扯了乾人之心神。
为何西军晚行数日,到达之时也晚了数日,可那靖安侯却丝毫不急,
无他,根本不需要西军千里迢迢奔袭草原,只要到达这曲州边境,事情已经成了大半。
就算是颓兵又如何,堆也能堆死那些草原人。
为何靖安军会突然杀入乌孙部,与之展开惨烈厮杀。
平西侯的眼睛闪过阵阵危险气息,他靖安侯可没有如此好心,一切都是为了抛砖引玉,诱敌之法。
只不过敌不在天边,而在眼前。
“若是战事结束,唯一能桎梏靖安军的就是那二十万边军了,本侯不知他如何斩出这一刀,
但这一刀,定然不会少,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靖安军摆脱战争之阴霾,以及朝堂之桎梏。”
平西侯的呼吸猛地急促起来,脑海中的思绪一个个冒了出来,
西军是不是也可以使用此法来解决西南土司,摆脱朝堂之桎梏?
没过多久,平西侯缓缓摇头:
“不行...西军人数众多,若是没有朝廷支撑,仅凭平西侯府,那些军卒迟早要返回原籍。”
忽然,平西侯的身体再次僵住...
“这莫非就是靖安军迟迟不扩军,只保留两万建制的原因?”
一时间,以往想不明白的事情都通常无比,局势前所未有的明朗!
平西侯眼中充斥着复杂,
他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聪明人容易多想。
他不知多想了多少,但如今局面似乎在朝着他心中所想的位置发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