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监是指以举人资格由翰林院选择入国子监读书者,是皇明科举制度中监生名目之一。始于洪武五年会试后,令从落第举人中选拔“年少质美”者人国学读书。到正统七年, 规定“下第举人,不分廪膳、增广、儒士、军生、吏员出身,中式俱送监读书”。此后所有落第举人皆须人监读书,并沿为定规。
郑直如今也是落地举子,自然必须入监读书。于是二月的最后一日清晨,他和郑虤带着顺天府给的孝廉执照,前往城北的国子监办理入学手续。郑直还未完全醒酒,此刻脑袋还有些晕,靠在窗边漫无目的的向外张望。
郭勋和他昨夜达成了一个彼此都不满意的合作模式,结拜,算是另一种的结盟。因为双方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所以都没有透露太多。最起码,郑直到现在都不晓得郭勋凑过来除了搏名声外,还想从他身上得到啥。同样的郭勋也不明白郑直如此爽快地答应和他结盟除了贪图钱财还想要啥。
驴车停下,郑虤依旧当先走了出去,郑直则不紧不慢的跟着下了车。习惯性的拿出一串钱递给了正要赶车到一旁休息的贺五十“老贺,俺们还不晓得折腾到啥时候,找地方暖暖身子吧。”
贺五十接过钱,却没有啥表示,转身走了。郑直也不在意,加快脚步跟上了郑虤和一直在驴车外跟着的廿子。
本朝不设太学,而是沿袭前代立国子监作为皇明最高学府。分南、北两监,各设在南京与京师。相较于用太平侯宅子改建的京卫武学,设在崇敬坊内的京师国子监,规模宏大,占地广阔。其初称为前元北平郡学,后为国子监,入明后复为北平郡学,永乐二年,北平郡学复称北京国子监,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改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直到现在。
京师国子监坐北朝南,按“左庙右学”之制,东邻孔庙,由三进院落组成。主建筑全部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彝伦堂,附属建筑围绕各自的主体建筑分布。
凡入国子监的学生都称作监生,大致分为六类;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夷生与俊秀生,其中以举监地位最高。国子监分为三级六堂进行教学。初级的为三堂,分别名为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中级的为二堂,修道、诚心二堂;高级的只有率性一堂。国子监会根据学生的学识深浅将其编在三级的学堂里读书。低级堂的学生要升高级堂,就要以积分制升堂,即通过考试累计学分的方式决定学生能否升堂历事或参加科举考试。
国子监迎恩门名‘集贤’,是专供皇帝等地位尊崇之人使用,平时很少开启。郑直几人从院子的西面‘退省门’进入国子监,廿子不过一个军伴,根本没有资格进去,只好等在外边。门内有东、西井亭及各种御制碑,看起来肃穆端庄。郑直原本还想看看这御制碑上写的啥,郑虤却已经走到了太学门旁边的角门旁。那里摆着几张桌子,四五个身穿青圆领,头戴网巾之人正在低语。
“周教授。”郑直刚刚要跟过去,有人恰好从他面前横穿而过。郑直立刻认出,这人是提督武学的教授周成。
“郑解元。”周成听到有人喊他,回头一看,立刻认出了郑直,笑着回礼“这是要入学读书?”
“正是。”郑直自嘲一句“叔父讲俺学艺未精,尚需磨练。”
“郑解元自谦了。”周成哭笑不得,昨日的事情他也听人讲了。之前郑直在武学的时候根本就是个透明人,若不是中举,夺魁,他也不会留意。可是也因此,周成明白,郑直不是一个嚣张跋扈的人“以郑解元的本事,到哪里都是藏不住的。”扭头看看角门那边“俺每旬单日都会来监里坐堂,若是郑解元得空,可以找俺。如今还是赶快去录名吧。”
郑直再次行礼,待周成离开后,这才去寻郑虤,可是哪里还有人影,显然对方已经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