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戴浩文不断地提醒他们要仔细检查每一步的计算,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当学子们完成后,戴浩文又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假设我们要修建一条水渠,已知甲工人每天能挖掘 x 尺,乙工人每天能挖掘 y 尺,两人合作 5 天共挖掘了 50 尺,且甲每天比乙多挖掘 2 尺,那么如何列出方程并求解甲、乙每天各自挖掘的长度呢?”
学子们开始分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室里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
戴浩文在各小组之间倾听、指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经过一番努力,各个小组都得出了结果。
戴浩文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了肯定,接着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x + y + z = 10”“2x - y = 3”“x - 2z = 1”。
看着学子们惊讶的表情,戴浩文笑着说:“莫怕,其解法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类似,只是需要更多的步骤和思考。”
他逐步地讲解着消元的方法,带领学子们一起求解。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中午时分已至,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但学子们的学习热情丝毫不减。
继续阅读
休息片刻后,下午的课程继续。
戴浩文开始讲解方程的应用,他列举了诸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实际例子。
“假设一人从甲地前往乙地,速度为 x 里每时辰,若以这个速度行走需 8 个时辰才能到达。但他出发 2 个时辰后,速度增加了 2 里每时辰,结果提前 1 个时辰到达乙地,那么如何列出方程求出原来的速度呢?”
学子们纷纷动笔计算,不一会儿,就有学子得出了答案。
戴浩文点头表示认可,接着又抛出了一个工程问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 x 天,乙单独完成需 y 天,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
学子们陷入了沉思,开始在纸上推导公式。
戴浩文看着他们认真思考的样子,心中甚是欣慰。
随着课程的深入,戴浩文又引入了一些含有未知数的高次方程,如“x2 + 3x - 4 = 0”。
“对于这类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因式分解、配方法或者求根公式来求解。”戴浩文详细地讲解着每一种方法。
他先演示了因式分解的方法,将方程分解为 x + 4x - 1 = 0,从而得出 x = -4 或 x = 1。
接着,他又讲解了配方法和求根公式,并让学子们通过练习来巩固。
在讲解的过程中,戴浩文还穿插了一些历史上着名数学家对方程研究的故事,激发学子们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方程的世界广阔无垠,我们今日所学只是冰山一角。但只要你们勤加练习,善于思考,定能在这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戴浩文鼓励着学子们。
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学子们虽然感到有些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戴浩文回到书房,继续翻阅古籍,思考着如何让学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
第二天,戴浩文带着更多的实例和难题走进教室。
“昨日我们对方程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和探讨,今日我们来深入研究一些复杂的方程应用。”戴浩文说道。
他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关于商品买卖的问题:“一件商品,进价为 x 两银子,若以售价 y 两银子卖出,可获利 20%,若以售价的八折卖出,则亏损 10 两银子,求进价和售价。”
学子们开始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戴浩文在教室里巡视,观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