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解干旱之困(2 / 4)

文曲在古 戴建文 2307 字 4个月前

百姓们传授打井的知识和技巧。

“大家记住,打井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技巧和知识。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调整方法。”他不厌其烦地讲解着。

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认真聆听。

在传播打井技术的过程中,戴浩文还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些百姓对新技术心存疑虑,不敢轻易尝试;有些则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但戴浩文没有气馁,他亲自到百姓家中,手把手地指导。

“别担心,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一定能打出井水。”他的鼓励给了百姓们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京城周边陆续出现了许多新打的水井,百姓们的取水难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戴浩文的名字也在京城中传颂开来,人们对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但戴浩文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这项技术。

于是,他带着几个学生,踏上了前往其他地区的路途,将打井技术传播得更远更广。

他们走过崎岖的山路,穿过茂密的森林,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在一个小村庄里,戴浩文发现这里的土地几乎干裂,村民们生活困苦。

他立刻召集村民,开始传授打井技术。

“乡亲们,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打出井水,度过这次旱灾。”戴浩文充满信心地说道。

村民们在他的鼓励下,纷纷行动起来。

在打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块坚硬的岩石层。戴浩文仔细观察后,想出了一个办法。

“我们可以先用火烧岩石,然后迅速浇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岩石破裂。”

村民们按照他的方法尝试,果然成功地突破了岩石层。

经过几天的努力,井水终于涌出。村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向戴浩文道谢。

戴浩文微笑着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大家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在传播技术的道路上,戴浩文还不断改进和完善打井方法。他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套更加实用的经验。

回到京城后,他将这些经验整理成册,分发给更多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地方成功打出了水井,干旱带来的影响逐渐减小。

而戴浩文,依旧奔波在传播知识和技术的道路上,他的身影成为了百姓们心中希望的象征……

日子一天天过去,戴浩文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不仅在京城周边和附近的村庄传授打井技术,还深入到了更为偏远的地区。

在一次前往边远山区的途中,道路崎岖难行,戴浩文和他的学生们不得不徒步前行。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里面装着打井的工具和讲解的图纸。

终于到达目的地后,戴浩文发现这里的百姓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由于长期缺水,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

他顾不上休息,立即召集当地百姓,开始讲解打井的原理和方法。

“乡亲们,这里的地质结构可能比较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物理知识,就一定能找到水源。”戴浩文充满信心地说道。

百姓们半信半疑,但看着戴浩文坚定的眼神,还是决定跟着他试一试。

在打井的过程中,果然遇到了重重困难。土层中夹杂着大量的碎石,挖掘进度异常缓慢。

戴浩文仔细观察了土层的情况,然后对大家说:“我们可以改变挖掘的角度,避开这些碎石集中的区域。”

按照他的建议,挖掘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然而,当井挖到一定深度时,却仍然没有见到水的迹象。百姓们开始有些灰心。

戴浩文安慰大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