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盯着妇人、女子,而忘了男子也当守气节。” 海棠合掌道:“正是如此。所以我想着,我们也不必跟那些人对着干,更不必说什么寡妇不该守节的话,免得引来狂风暴雨,倒把正事给抛开了。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宫中嘉奖那些为了大义而不能守节的寡妇,就算有士人指责她们失节,那也有更重要的事摆在个人名节之前。为了大义,个人荣辱是不重要的。牺牲小我去成全大局,也同样值得世人嘉奖。” 海礁立时就明白了小妹的言下之意,忙压低了声音:“你是想……让许太后……” 海棠眨了眨眼:“许太后固然是已经摆脱了原本的麻烦,先帝在世时就已经对她的身份下了定论,如今又是她亲生儿子坐皇位,孙家也倒了台,料想不会再有人不知趣地冒出头来,拿她二嫁的事说嘴了。但假的就是假的,难保哪天就会泄露出来。为了防止那天来临时,外界舆论倒逼宫中,影响了她的清静,甚至牵连到她的亲戚晚辈,提前做点舆论准备,也是无可厚非的吧?” 倘若外界舆论对寡妇二嫁一事不再那么苛刻,认可寡妇为了大义二嫁,不该被指责,反而应该受到嘉许,那么许太后就算日后被世人知道她其实是二嫁为妃,受到的冲击也不会太大了。毕竟她进宫是做乳母来的,为了护住吴皇后所生嫡幼子才隐姓埋名在慈宁宫做起了宫人,也同样是为了护住吴皇后之子,才给先帝做了妃子。她也确实保住了吴皇后之子的性命,还让他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至于她做了妃子后,生下的皇子继承了大统……那就是意外的收获了。 许太后本身就是“为了大义而二嫁”的妇人代表,只不过当时并非寡妇身份罢了。可先帝也跟金举人做好了善后工作,走完了和离的程序,再加上金举人也有停妻再娶之嫌,并非许太后背离在先。她为了侍奉太后、保护与抚养嫡皇子,留在宫中生活,未能守在丈夫儿子身边,也同样不是罪过。这一点无论朝中哪位大臣知道,都不会有异议的。 虽说许太后如今不用担心自己的秘密被世人知晓,会影响儿子的皇位了,可有些事有备无患,提前让舆论认可了“为大义而二嫁”的政治正确性,日后就算秘密曝光,她也不会受到太多的非议。即使有人拿先帝的谎言说嘴,那责任也是在先帝头上。 如果许太后有意要做这个舆论准备,总不能无缘无故就提起寡妇二嫁的话题,方氏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就算海氏族中的老童生们自我脑补产生了误会,方氏当初会点头嫁进江家,也确实是为了护住海家人的性命与海家的产业,过后更是有过报复江家的想法与行动。谁敢说她这二嫁的行为,不是为了“大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