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是——”
“徐川、爱德华·威腾、皮埃尔·德利涅三位教授!”
当名单宣布的那一刻,震耳欲聋的掌声如潮水般响彻了整个会场。
正如安德斯·伊尔巴克教授所言,强电理论在数学上的统一,不仅仅是对标准模型的完善,更将整个人类文明引领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坐在台下,罗杰·彭罗斯看着舞台上的获奖者,一边鼓着掌一边感慨着说道:“没想到威腾居然以这样的方式拿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诺奖勋章。”
不得不说,在物理学界,若要说对诺贝尔物理学奖执念最深的,那毫无疑问是爱德华·威腾了。
他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渴望,几乎整个物理学界的学者都清楚。
但遗憾的是,诺奖评委会不可能将物理学奖颁发给一套目前无法通过实验证实的超前理论。
哪怕是这项理论在数学上逻辑正确,没有漏洞,也不可能。
毕竟因为无论是弦理论还是他完善的M理论目前都是未经证实的理论。
一旁,2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赖因哈德·根策尔教授感慨着说道:“他收了个好学生啊。”
尽管并不是因为他的M理论而拿到的,但诺菲双奖,威腾的执念在这一刻已经完成了。
不过他对那位年轻的学者更感兴趣,这次特意从德国赶过来参加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也是想和他聊聊一些天文物理领域的问题。
尤其是关于虚空场·暗物质理论中对大质量天体,比如河系中心黑洞的形成原因解释,以及徐-韦尔·贝里定理对精确计算遥远天体各种参数的手段,都是他前来拜访的重要原因。
毕竟他获得诺奖的主要原因,便是因为发现了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致密天体,也就是银心中心的半人马座A,成功为黑洞的存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作为广义相对论的一部分提出的假设)提供了证据。
而最近他在研究黑洞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可能和那位徐川教授提出来的虚空场·暗物质理论中的某一段落有关联。
更关键的是,如果是按照虚空场·暗物质理论中的描述,这种由黑洞产生的奇特现象可能与时空的曲折波动,以及暗物质或暗能量的出现有关系。
如果能够得到证实的话,毫无疑问,这是自暗物质粒子在CRHPC机构中确认后首次发现的与其相关的宇宙现象。
所以他才迫不及待的向瑞典皇家科学院要了一张今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邀请函,希望能够和徐川见一面,聊一聊。
雷动般的掌声中,徐川站起了身,看了眼身边威腾和德利涅两位导师,三人对视了一眼,脸上都带上了笑容,同步朝着舞台中央走去。
在一双双视线的注视下,也在来自世界各地媒体新闻人的镜头的注视下,瑞典皇室的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从红色的托盘中取下了那一枚金灿灿闪闪发光的奖牌,戴在了三人的脖子上。
抚摸着胸前的奖章,威腾脸上中露出了满足和感慨的神色。
如果要说含金量,诺贝尔奖,至少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
这是学术界,也是全世界,对于一名学者的最大褒奖。
除了那九百万克朗的奖金外,诺奖附带的影响力,更是其他奖项无法比拟的。
在这方面,即便是数学界含金量最高的菲尔兹奖也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毕竟只要拿到了一枚诺奖,那就代表着这位学者从此不再会被学术研究、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等等各种‘凡间’的事情所困扰。
当然,对于他来说,这枚勋章更大的意义在于完成了自己执着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