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和海朝云甜蜜一会就离开盛府,前往兵部报道。
他被官家赵曙认命为兵部右侍郎,正四品官。
王刚来到兵部,直接亮出自己的官身,然后就有人来接待了他,不过并不是兵部尚书,而是兵部左侍郎谭文俊。
兵部是尚书省下属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听上去好像很重要,实际上大宋立国之后,设置枢密院和三衙,大肆分薄了兵部权限。
如今兵部已经成虚职部门,只有管理各地民兵的权限,大宋正规军全由枢密院和三衙调配,兵部不得过问。
兵部右侍郎属于兵部一把手兵部尚书的副官,与左侍郎并列,算是兵部二把手。
不过古人以左为尊,兵部左侍郎的地位要稍高于右侍郎半级。
谭文俊是个很温和的中年人,对王刚的态度也友善,甚至可说人畜无害。
毕竟兵部被枢密院和三衙分权后,就成了养老部门,也少了很多竞争。
王刚倒是对这个虚职部门没什么意见,他刚经历过战场搏杀,正需要一个闲职部门调剂一下。
更何况王刚心里也清楚,自己回京当官,根本不可能调入实权部门。
因为他的年纪摆在那里,二十出头的正四品官已经很出格,若是再掌实权,朝堂内的那些大老也不答应呀!
王刚报道之后,就领了自己的官服,不过并没有回盛府,而是被招进了皇宫。
官家赵曙听说王刚回京,立刻派太监到兵部。
王刚这还是第三次进皇宫,第一次是殿试,第二次是中状元后进宫谢恩,之后他就被外放当官。
这次赵曙没在殿里召见王刚,而是选在后花园。
“盛爱卿,一路辛苦呀!”赵曙一见到王刚就很高兴,拉着他的手坐下,都不让他行礼。
“多谢陛下关心,臣不辛苦。”王刚谦虚一句。
赵曙笑道:“朕知道这次你在庆州劳苦功高,小小的兵部右侍郎委屈了你。”
“臣不敢。”王刚回道。
赵曙苦着脸道:“你射杀夏帝李谅祚,大功一件,按理说足以封侯,可是太后觉的你年少成名,又封高位,容易骄傲自满,所以才压了压。
朕初掌大位,受多方掣肘,有些事也是身不由己呀!”
王刚低头听着赵曙诉苦,却是一句话都不敢说一句。
虽然他在外地为官,但也听说了,皇帝和太后不对付的事情。
赵曙是过继给先帝当儿子,才能顺利继位,太后算是他养母。
只是这个养母明显也是个不安分的主。
赵曙继位之初,太后就联合多位大臣,要求垂帘听政。
要知道赵曙可不是儿皇帝,他登基时已经三十多岁,足以亲政,不需要太后辅政。
可是太后最后还是成功垂帘听政,朝廷大事总要插一脚。
更过分的是,太后到现在还扣着皇帝玉玺不放,皇帝下诏必须找太后用印。
皇帝和太后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朝堂里慢慢也分为三派。
亲后派,保皇派和中间派。
按理说,王刚应该属于中间派,不过之前他在江南西路打士绅土豪,得罪太多人,最后是赵曙出面硬保他的。
所以朝堂里很多人认为他是保皇派。
王刚自己倒是无所谓。
“你放心在兵部待上一段时间累积资历,等有机会朕会把你调入枢密院任职。”赵曙保证道。
“多谢陛下关心,臣在兵部其实挺好的,正好向各位大人学习。”
赵曙又宽慰了王刚一会,然后就放他出宫回家。
只是王刚刚走到宫门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