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们身后的这些家族倒了,他们怎么办?
要知道,在华夏,家国天下,在文官的眼中,家永远要比国在他们的心中,要高上一层。
朱棣以及朱高炽也不是没有试图改变过,但是,没用,他们这些人中,只有于谦和海瑞两个人是真正的为天下百姓做事儿的人。
剩下的人,无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进入的官场。
虽然有着锦衣卫和监察院的监督与干预,大明的官场不至于像原本历史中的那样,贪腐之风盛行。
但是,以权谋私,这种事情,在大明还是太常见了。
不说锦衣卫了,就连于谦的监察院,每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案件,处理的都是以权谋私的官员。
.............
御书房。
内阁中,除了于谦和杨傅以外的所有的阁老全部聚集到了御书房。
“陛下,襄王的变法改革带来的社会动荡实在是太大了,现在,光京畿周围,就有了不下十起以上的百姓暴动了。”
夏言沉声开口,眉头紧锁,他的声音在御书房内回荡,带着几分不容忽视的沉重。
“微臣以为,变法虽为强国之道,但须循序渐进,过于激进恐伤及国本,民心动荡非国家之福。”
杨一清轻轻点头,补充道,“陛下,臣等并非全然反对变革,只是希望能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推进。
眼下,各地乡绅议会初建,百姓与世家之间的摩擦频发,若不及时调整策略,恐怕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严嵩,作为内阁中另一位重量级人物,也开口了,他的声音显得更为沉稳,“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平息民怨,恢复地方秩序。
同时,对于那些借变法之名行贪腐之实的官员,必须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严嵩口中的贪腐官员说的是谁,朱棣再清楚不过了。
“哦?贪腐?谁贪腐了?严爱卿,可以告诉朕吗?”朱棣闻言,目光如炬,锐利的眼神在众位阁老间扫视。
御书房内的气氛骤然紧绷,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压力。
严嵩微微一怔,随即意识到自己的言辞可能过于直接,触动了皇帝的敏感神经。
他迅速调整思路,躬身行礼道,“陛下明鉴,臣所指非特定之人,而是指那些可能借变法之机,中饱私囊,损害国家与百姓利益的官员。此等蛀虫,无论身居何位,都应受到法律的严惩,以维护朝廷的公正与威严。”
朱棣微微点头,神色稍缓,严嵩既然服软,他自然也不会揪着这一点不放。
“众卿所言极是,变法之路确需谨慎行事,不可操之过急。”朱棣沉声道,“然则,国之大计,在于富强,在于民心。
朕推行变法,正是为了消除积弊,振兴国家,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若因小利而失大局,岂非本末倒置?”
夏言等人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但心中仍不免忧虑,在皇帝的心中,自己的孙子肯定是要比他们这些官员深受信任的!
“陛下,臣等愿全力辅佐陛下,共克时艰。”杨一清代表众阁老表态,语气坚定而诚恳,“但请陛下允许臣等深入地方,了解实情,以便及时调整策略,确保变法顺利推进。”
朱棣闻言,眼神微眯,这些个阁臣们,居然想要插手变法?
“变法之事,朕已经全权交给了襄王,太子和太孙,你们去找他们商量去吧!”朱棣大手一挥就开始赶人。
.............
御书房外,被赶出来的内阁众阁老们面面相觑。
谁也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
“现在怎么办?”内阁文华殿内,一众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