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前往天竺(2 / 2)

朱高炽微微一笑,“爹,瞻墡可是跟随您统一过世界的人,他经历了那么多的战争,这点儿小场面,我还不担心。”

朱棣呵呵一笑,“得,看来是我老头子关心则乱了。”

朱高炽急忙躬身,“儿臣替瞻墡,谢谢爹的关心。”

次日,朱瞻墡和朱祁珏带着两个千户的白虎卫,踏上了前往天竺的旅程。

天竺,大明统一世界之前,这里是名为莫卧儿帝国,后来,大明西征的时候,征服了这里。

说到天竺,最为着名的便是所谓的种姓制度。

天竺的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大概相当于公元前1000左右)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它是古代天竺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主要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

第四等级:首罗,这个等级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除这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

种姓世袭,不易更改。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因为阶级过大就会变成种姓,一旦种姓完成,低阶层上升基本不可能。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