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污其名(1 / 2)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087 字 3个月前

“诸位,朝鲜国王李珲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表面上臣服大明,暗地里勾结女真人。通过与大明的交易,私下向大金国提供了铁器、粮食和工匠、农夫。

若是任由其如此发展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大明身边就会出现一对儿强敌。今日召唤众爱卿入宫,就是想听一听诸位的意见,朝廷该如何针对此事?”

当最后到来的王安落座,皇帝把手里的半块番薯放在炉台上,背着手走到了大地图跟前,宣布了今天御前会议的主题。果不其然,针对的是朝鲜!纸上写的那些人名,应该就是朝鲜国内的大臣和王族了。

“……”但群臣们没有事先看过那张纸,突闻皇帝对朝鲜表达了极大不满,一时有点回不过味儿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冒然发言。

“……陛下,以陆军之利,出兵朝鲜拨乱反正也无不可。只是路途遥远,没有辽东驿道之便,恐难以补给。”等了片刻,在内阁首辅叶向高无数道目光的催促下,兵部尚书王在晋不得不起身打破了尴尬。

关于朝鲜这些年的表现朝廷里是有所耳闻的,李珲登基之后奉行不背明、不怒金的政策,想当墙头草两边不得罪,也让很多大明官员非常不齿。

想当年如果不是先帝勒紧裤腰带、掏空了朝廷储备,咬着牙出兵与倭国拼杀,朝鲜还能不能存在都是问题。结果国家保住了、李家王朝延续了,你们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人品太差!

但人品差归人品差,朝鲜毕竟是个国家,人口还不少,除了心里明白不能再将其视为坚定的友邦之外,好像也没什么反制措施。

出兵干预,一提起这件事,众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n多反例。从隋炀帝开始,朝鲜就一直若即若离,从来也没被中原王朝真正占领过。

其原因肯定多种多样,比如地理。朝鲜半岛多山,不利于大规模骑兵快速穿插,反倒适合步兵据险而守。如果把战线拉得过长,就要面临后勤补给问题。

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牢牢占据住辽东地区,以便从内地征集的粮草辎重能顺利通过。其实光占据也不太够,从天津开始算,抵达丹东要1500余里,沿途的驿道经常受天灾影响被迫中断。

一车粮食,经过如此长距离的运输,人吃马嚼的到了鸭绿江边就剩不下多少了?如果再翻山越岭的运过鸭绿江送到前线将士手中,可能还要再搭上一车。

如此耗费巨大还无法保证随时畅通的后勤补给线,对于任何一个中原王朝来讲都是很难长时间维持的。最主要的是咬着牙把朝鲜打下来了,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山?西南地区多的是,根本爬不完。水?黄淮地区年年泛滥,根本用不完。粮食?朝鲜人自己还吃不饱呢,就算把他们全饿死又能抢回来几何?

人口?中原王朝最不缺的就是人。真没必要从门头沟拉一车煤,翻山越岭拼了命的专门跑到大同去卖,这不真成闲的蛋疼了。

所以说没有需求才是上千年来中原王朝不和朝鲜玩命的根源,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当人穷到一定程度时连强盗都不会搭理,反倒更安全了。

王在晋的话听上去是在顺着皇帝的意思说,实际上则是在用血淋淋的历史教训提醒皇帝别一时意气用事,用名牌大皮鞋去踩一堆臭狗屎。

就算踩个稀巴烂也不解气,更没好处。原本人家就是稀巴烂,再踩几脚也无所谓。可大皮鞋却有可能因此变臭、无法再穿,得不偿失。

“如果不走陆路,从威海港用大海船运送辎重渡海呢?”见到皇帝面色不太好,叶向高赶紧又提出一个新方案。

他不懂军事,但懂皇帝的心思。这位万岁爷那真是爷,半点委屈也不肯受,属于睚眦必报的性格。现在既然盯上朝鲜了,就不是谁能一句两句说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