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快攻”的方案,朱元璋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他还想听听其他将领的意见。
因为是傅友德提出的作战方针,为了表示对傅友德的支持,常遇春完全同意傅友德这个“三线快攻”的方案。不过把话说回来,傅友德这种猛打猛冲的作战方式,倒是十分合常遇春的胃口的。
常遇春同意这个“三线快攻”的方案,那这西征大军名义上的主帅朱文正同志当然也是同意的。
不过,以徐达、刘伯温为首的部分将领、幕僚还是指出了这个方案的不妥之处。也就是右路军一旦在桑落洲驻扎,后勤补给倒是个问题。
当时的桑落洲就是一个小岛屿,不像现在的江洲岛这么大,上面也没什么人居住,后勤给养得靠水军补给。而朱元璋的水军实力比起大汉水军,还是有不小差距的。如果大汉水军反击,切断了桑落洲的补给线,这右路军极有可能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
朱元璋还是死死盯着地图,徐达、刘伯温等人的意见是相当有道理的。这右路军驻扎到桑落洲好似一把双刃剑,对于大汉军队,这的确是一个威胁;但对于自己这一方,弄得不好,就极有可能陷入被动的局面。
就在朱元璋左右为难之际,傅友德再次请缨,他说他愿意带着所属人马充当右路军。
傅友德把话说到了这里,朱元璋还有什么理由反对?
你们不是说右路军直指桑落洲很危险吗?
那好!这危险就由我来承受!你们总该没话说了吧?
就在朱元璋准备答应傅友德这个请求之际,常遇春再一次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傅友德。
他告诉众人,如果以傅友德的所属人马为右路军,力量似乎太单薄了。他愿意带着自己麾下的人马充当右路军,如此一来,傅友德自然也是在右路军中。
至于左路大军,他建议朱元璋另行指派一位稳重的将领担任。
既然常遇春、傅友德这两个家伙不怕死,首先挑选了最危险的任务,其他将领自然是纷纷请战。
最终,“三线快攻”的作战方案达成。
徐达任左路军主将,康茂才率水师充当中路大军,而朱元璋与朱文正紧随徐达的左路军挺进,坐镇后方。
这一次让康茂才任中路水军主帅,也是因为廖永忠尚在东线与张士诚军对峙。西征大军中,当时水军将领中资历最高、地位最高的也就是康茂才了。
另外,此次作战朱元璋让康茂才随军而来,也是交给了他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招降大汉军中将领。
八月二十一日,朱元璋三路大军沿江而上,一切进行得十分顺利。三路大军均未遇到像样的抵抗,在八月底就已到达了预定位置。
直到朱元璋的左路军占领湖口县,右路军在桑落洲向长江对面的江州磨刀霍霍的时候,陈友谅的大汉军队才反应过来。
一边是杀气腾腾,一边是仓促应战,大汉的军队一下子就慒逼了。
陈友谅好歹也是从一个小人物真刀真枪地闯出来的,面临危急的局势,他并没有慌乱,而是立即组织兵马加强江面的防御,防止朱元璋军从湖口和桑落洲两个方向向江州登陆。
好在陈友谅的水军强大,他命康泰立即带领水军对朱元璋的水军进行压制。很快,他就发现了朱元璋军此次进攻的薄弱环节——桑落洲的部队后勤补给困难。
陈友谅是那种善于运用敌军的薄弱环节将敌军往死里揍的人。他命令康泰利用水军优势,全力攻击桑落洲的补给船只,妄图拖垮朱元璋的右路大军。
眼看着陈友谅逐渐夺回了战场的主动权,江州驻防的大汉军队从最初的惊慌失措中渐渐稳住了心神。但就是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朱元璋的右路大军给了陈友谅致命一击。准确地说,应该是陈维林率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