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还是兵员素质方面,比起之前的十万精锐都是差得太远了。
王保保退守甘肃之后,元顺帝晋封他为右丞相,并召他回元上都。
对于元顺帝抛来的橄榄枝,王保保却并未理会,他反而给元顺帝去信,劝其放弃上都,直奔和林(今蒙古国哈拉和林,窝阔台大汗曾于公元1235年建都于此)。
和林虽然是蒙古帝国早期的都城,但因为太过于偏远,元顺帝并不喜欢这个地方。当时,王保保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元廷中有许多大臣都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但元顺帝就是不同意。
因为在元顺帝心中,元上都可比和林要好得多。即使后来元上都被明军攻破之后,元顺帝也坚决否决了众臣的意见,不去和林。27kk小说
元顺帝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他还是有自己的坚持。直到他身亡,他都没有去和林。
那么,问题来了。王保保为什么要建议元顺帝去和林呢?
因为在王保保看来,明王朝绝对不允许他的疆域附近还有一个蒙古王朝存在。而元上都距元大都也就不足一千里的路程,元帝盘踞在元上都,明军肯定会北上用兵。
而如果去了和林,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从元大都去和林,有几千里的路程,其中要经过环境极其恶劣的大漠,明军要想大规模用兵,根本就不可行。路程如此之长、路况如此复杂,明军的后勤保障根本就跟不上。
也就是说,如果元顺帝到了和林,就可以安安心心地蛰伏,逐步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图东山再起。等个三、五年,甚至十来年之后,元军再度强大了,完全可以再度南征,夺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如果在元上都,明军根本不会给他再度东山再起的机会。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正是因为元顺帝不愿意去和林,因此王保保也不愿意离开甘肃。因为王保保觉得,去元上都比待在甘肃危险多了,明军的下一个重要目标,必然就是元上都。
不得不说,王保保不仅是元末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对当时局势的分析,可比元顺帝要高明得多。
如果元顺帝真的听从了他的劝告,北走和林,王保保必然也会跟去。真要是那样的话,明军与元军的恩怨情仇估计还得延续好久。
明军大败王保保之后,徐达、常遇春、傅友德、汤和、冯国胜等人在太原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会上,冯国胜强烈建议迅速向甘肃用兵,一是继续剿灭王保保的残兵,而更重要的目的就是灭了关中四大军阀。
冯国胜、郭兴等人轻取关中,将四大军阀逼到偏远荒凉之地,徐达对他们率领的西征军非常满意。对于冯国胜的这个建议,徐达、常遇春都非常赞同。
众人皆认为,虽然元顺帝还在元上都,似乎那里才是我们最应该攻打的地方。但是西北的四大军阀和王保保残部不收拾掉,很可能给日后的北伐带来巨大隐患。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考虑到北平兵力并不算十分充足,得做好西征的时候,北方的元军南下偷袭北平的相关准备工作。徐达定下了兵分三路的计划。
第一路大军,由徐达亲自指挥,西渡黄河,向平凉方向进军。
第二路大军,由冯国胜指挥,向天水方向发起攻击。
待这两路大军分别占领平凉和天水之后,继续向西边的兰州、临洮方向用兵,其目的很简单,就是彻底击败关中四大军阀的部队。
第三路大军由常遇春为主帅,傅友德为副帅。常遇春率军北上忻州,形成对王保保残部的威慑之势。而傅友德的大军则占领朔州,做出随时西进甘肃的准备。
其实,按照徐达的计划,常遇春、傅友德的大军就只需要行进到这两个地方,保持对北边王保保的威慑就够了。而南边的徐达和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