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既雨既处(上)(1 / 3)

唯有华夏 张天铭 1499 字 4个月前

这注定是一个无眠的夜晚。

事实上,在观看今天的“声光表演”之前,部落联盟就已经处在,比迹天涯所料想的还要凶险的境地了。

原来这些部落在北上迁徙之前,就已经凑在一起组成部落联盟了。

因为他们在南方的聚居地处,突然从西南群山方向涌来一股在他们部落的历史上,从未曾遇到过的敌人。

那是一群生活习惯、战斗方式,皆与他们所曾接触过的族群,有着大不相同的另外一个人类族群。

若论单兵作战能力来讲,两方实力其实不相上下。

但苦于对方部族人数众多,而且十分团结。最主要的是,那个群的人各个悍不畏死,且不接受败者的投降或融合。

凡是被他们打败的部落,大多数都是要承受被灭族的下场。

即便是偶尔会有活着的俘虏,也不像以往的部落间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在新的部落里获得与其它成员平等的身份。

而是永远作为牲口般的存在,最终下场都是难逃一死。

诸多死法里,最常见的有两种,要么被当成食物吃掉,要么被当成祭祀之物被献祭掉。

相比较来看,能够活到被累死的,就算是一种善终了。

好在这些人的作战范围,永远不会离开群山太远。

但同样非常依赖山中资源的,以采集狩猎为生的迁徙族群,却被逼的不敢再度在山的附近生活。

那些以西南方向群山资源为生存所需的族群们,也就渐渐失去了南迁的意义。

只得结成大大小小的联盟,抱团取暖,裹足于北方,不敢南行。

这种情况下,发明了弓箭这种远程武器的弓长,作为一个男人,还会被推举为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就显得理所应当了。

在狩猎活动中,弓箭的使用显着提高了狩猎的效率和成功率。

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将人类的战斗力,在动物界的地位,直接跃升到了最顶级的序列。

可惜他只是刚发明这种武器不久,还并没有大规模的普及,否则未必就没有一战之力。

原则上讲,这些围绕着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迁徙的部落,与阿婆、阿妈所在的部落,很可能同属于华夏民族众多分支中的一个。

这些信息,自然已经由弓长之口,转述给迹天涯所知了。

从地理位置上,迹天涯依照以往有过迁徙经验的族人,对那里气候的描述,在心里将弓长提供的信息,做了个大概的分析。

这西南群山所指,应当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指秦岭、伏牛山一带;

二是指云贵高原一带。

若是前者,这突然出现的一股力量,则极有可能是古蜀文明的先民;

若是后者,就只能是苗疆文化的先祖。

无论是哪种,都是我们华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个民族共同融合成了华夏民族。

从处理俘虏的方式中,迹天涯推测这个文明再发展下去,甚至会提前产生奴隶制的萌芽,而且极有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信仰体系。

这可比现代史学家所讲的,中国的奴隶制社会产生在夏朝的推断,向前推了六千多年时间!

笔者认为,判定一个文明是否产生或者存在过的证明,太过于依赖是否发现墓葬的甄别,显然是极其片面和不负责任的。

试问现代人,有几个还有陪葬品的?难道再过一万年后,没有被发现墓葬的我们,就可以被后人否定成不存在的文明吗?

只能说,一万年前的华夏文明,就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陪葬文化。

她可以给后人留下,蕴含自己全部历史和智慧的八卦符号,就已经足够说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