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复自道(3 / 4)

唯有华夏 张天铭 2271 字 4个月前

个部落定居前的迁徙路线是重叠的。

所以迹天涯早就知道了,向西南方出了山谷,就存在着大量适宜农耕劳作的平原的事情。

但因为农耕劳作是一个顺天择时的行为,容不得耽搁。京城西南方的那片平原虽好,奈何那是许多迁徙的文明每次迁徙的必经之路。

若在那里开启农耕生活,就不可避免的会经常遇到其它部落的骚扰。一旦在对抗骚扰中错过了播种或收获的关键时节,就会导致一年之计全毁的局面。

因此想要开荒,就要避开闲杂人等的打扰,所以稻城只会在跋山涉水、不见来人的东南方被开发出来。

但既然是传播文明,就意味着要哪里人多往哪里去,所以延迁徙路线而行就成了执行“火种”计划的最优选择。

现在问题是,人确实是遇到了,只是遇到的这些人的数量,有点大大大大的超过迹天涯的预料了。

“多少人?!”迹天涯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提高了声音问道。

通过持之以恒的数学教化,迹天涯和有数一起,已经在族人们心中种下了许多有关数字的概念。

但目前族人们能够理解到的最大的数字,就是他们此时在京城和稻城所有族人加起来的人数,得到的一个估算数字,五百。从他们踏出山谷的第一步,这个数字就被翻了整整十倍。

“大概有十个五百那么多!”眼神最好的飞石,在进行多次侦查后,回到文明传播队在燕山脚下的驻地后,伸出十个手指,又一次将自己探查到的情报说了一次。

一阵死一样的沉默过后。

迹天涯觉得他需要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好好分析一下眼前的情况,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部署。

面对着这个数量百倍于己的,大规模人类族群,做错哪怕一丁点选择,结果都会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示意大家先行休息,自己坐到了角落里的一棵树下,思考了起来。

“遇事不决问《周易》!”迹天涯心中浮起了一个想法,“学易这么久,还没有尝试过用《周易》来解决问题呢。”虽然占卜问卦那一套迹天涯一直不置可否,但《周易》里边关于哲学思考的讲义,他却始终是奉若神明的。

对敌胜、负,应当知己知彼。迹天涯对己方自然了如指掌,所以优先分析的对象是彼方。

而首先要预测彼方的行为,就是彼方下一步可能的行动方向。

对方的行为准则,自然是一切以求生为前提,这个唯一的前提,可称之为“无极”。

“无极”又可以生出无数个“太极”。迹天涯首先要分析的,其中一个“太极”,是彼方这五千人,最终会向哪里去。

由此判断出彼我双方各自所处的形势。

方向选择上,只有留在原地或前行以及留在原地或后退两个选择(在易学的哲学观里,从“无极”之后,万事万物就会一直处于周而复始的变化里,阴阳只有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的状态,不会存在绝对相等的状态。),可以称之为这两个选择,就是这个“太极”生出的“两翼”。

留在原地或前行的原因,又可以拆分为前行不顺,不得不留在原地,和畅通无阻继续前行。

留在原地或后退的原因,又可以拆分为留下是最初的最优选择,和前行不顺、留下有险等条件促使下的不得不退。

这四个结果称为“两翼”化出的“四象”。(本来至少是有六十四种变化,但笔者这里只取四种,做个初步介绍,不浪费太多篇幅。毕竟机关不可算尽,点到为止。)

先是第一个选择,前进:

西行有山,遇山则止,(山是艮卦,艮有止意)。所以彼我双方都不会选择西行。

现在的时节临近处暑,天气转凉,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