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如履薄冰,喉舌之重(2 / 2)

“实在不行就给那些朋友出本书,书名就叫做「诸子百家」,从鬼谷子以及那些在春秋战国期间那些纵横于世的大才们开始,好好给世人扒一扒。”

“要当高人隐士,就好好藏在山里生活不行么。一群上不得台面的阴诡之士,还敢妄称天门,在暗中肆意妄为,凭借心意为这人间定下规则。”

“从最开始的童谣,到所谓的谶言,再到推背图的诞生。你们的手笔是一次比一次大,这亿万汉人就活在你们画的怪圈里挣扎,反而让西方那些蛮夷捡了便宜。”

“不将你们打落尘埃,踩在泥土里彻底碾碎,又怎么对得起那些无辜惨死的百姓呢。”

此时的张良已经在考虑是否将报纸推出来了,不同于许氏兄弟那种非常昂贵,又只在读书人中流行的半月刊。

售价一文钱的报纸,只要在蓟县发售,很快就会像之前试水的那个象棋新戏一样,迅速风靡整个大汉,受众群体将会变成所有人。

最开始当然不会涉及政事,纯粹做宣传娱乐而用。便宜的价格让人人买得起,新奇有趣的故事吊住每个人的胃口,还能借机生财,顺便夹带私货,以达到己方的目的。

就算被那些诸侯禁了又如何,他们能禁的住一张张纸,又如何堵的住悠悠众口。

至于这报纸最终会不会被敌人学去,成为双方互相斗争的工具,那就不是张良所关心的了。

反正在短时间内,世人只会认可并记得第一份报纸的出处,这幽州所出才是正宗,最具有权威性。

想要曝光诸子百家的目的已经达到,将他们身上的神秘光环给彻底褪去,再赠送他们满天下的骂名。

在一统天下后,这报纸只能掌握在朝廷手里,偶尔发一发消息,或者是读书人最新的文章,亦或是新奇的故事。

实在控制不住就彻底废弃,反正不允许私人办报。到时谁办谁死,诛连九族。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行离间计。以张良的猜测,那司马徽、韩无咎、黄承彦一定没有讲真话,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定然会怀疑他们的动机。

除此之外,就是让曹操对突然出现的帮助心存警惕,因为如今天下可供栖身的势力已然不多。

二袁已如那冢中枯骨,离败亡不远矣,诸子百家下场后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曹操,不能让双方快速苟合到一起。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张良打算先恶心恶心那些人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