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们是朋友……”
常毅红着脖子道。
“前排没有位置了。”
工作人员摇头。
常毅有些郁闷,再看向边上的韦东林,对方目光灼灼,看着台上的江奕辰。
年轻,自信,又似乎笼罩着天才的光芒。
“常哥,就这听吧,能听清。”韦东林拉住了常毅。
他对哥德巴赫猜想也草草地了解过,感觉并不容易证明。
梁璐笑着坐到了穆清疏身边,笑着轻声道,“清疏,真好,你在我们都有位置坐了。”
“没事,正好还有多余位置。”
一排是预留的位置,主要是给数学学院的大佬们坐的,除了一些有事或是不感兴趣的,大部分都来了。
包括数学学院的院长。
此外就是重要嘉宾位置,以及个别留着应急的位置。
孟德强挠挠头,总感觉这样不太好,但也没多说什么。
这个时候,在台上的江奕辰已然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上课。
PPT是他自己做的,这个技能完全是小儿科,不过是半天时间,便出了一个精美又简约的PPT。
标题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多元矩阵分析。
“……1966年,华国着名数学家陈先生提出了哥德巴赫猜想‘1+2’证明,1975年刊发的《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更是精确、简约地论证了,”
“我对这些非常感兴趣,对数论问题阅读了超过500余本原着原文,在这个基础上,我有了一种解答猜想的冲动。”
“选择的,便是哥德巴赫猜想。”
“……我首先在筛法上受了挫。”
江奕辰在第一部分简要地概述了哥德巴赫猜想后,谈起来自己论证猜想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非常吸引人了。
就是穆清疏也沉迷了进去。
她还只知道江奕辰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但确实不清楚为什么江奕辰突然间要来研究这个猜想。
“随后我准备找寻新的数学方法,先后提出了12个新的工具,有些工具失败了,有些工具我在完善之后,留了下来。”
“最终,我在多元矩阵分析法中找到了比较确信的答案。”
随后,江奕辰便开始了这个数学方法的介绍。
这也是这堂课的重点。
更是数学学院这些大佬、本硕博们想听的东西。
为此,江奕辰并没有藏私,先是拿着哥德巴赫猜想为例,开始推导和验证自己新的数学方法。
等到后面,就是利用这个新的数学工具,尝试做其他的研究。
比如,在这个课上,江奕辰非常简要地顺便论证了一个新的猜想。
这个猜想是黎曼假设。
虽然省略了很多步骤,但几个数学大佬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工具是真的有用!
至于其他人,像是孟德强、梁璐,哪怕是大四的常毅,眼前都冒出了星星。
他在说什么?我在哪?
……
学习百倍暴击,我从此天下无敌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