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百家争鸣,一花独放(2 / 3)

的这一家思想不适宜大汉形势了,那就从太学之中选取其他家思想即可。”

刘恒在殿中不断的踱步思考着,他一直都在思虑自己应当为大汉的天下做些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的做个守成之主,那不是先辈对自己的期许。

不多久,禁中下旨,召集儒家诸经学博士进宫,皇帝要亲自策问他们,这道旨意一下,其余诸家就是面色大变,明白皇帝已经做出了选择,尤其是黄老道家,更是如丧考妣。

但禁中很快就下旨,“还请诸家博士静在太学研习经典,陛下对诸位还有重用。”

皇帝的态度让这些人心中升起了希望,至少没有赶尽杀绝,断绝道统,不用灰溜溜的回到山东,甚至托庇于昭城了。

儒家治不同经书的十几家进宫之后,见到了那个看起来还颇为年轻的皇帝,太学祭酒洛景和御史大夫贾谊伴在皇帝身边。

相互问候之后,刘恒立刻就抛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诸位都是博学之人,朕想要知道,如今的大汉需要什么?”

一上来就是最根本的问题,这让诸家都有些没想到,但这正是他们来到这里的缘由,向皇帝兜售自家的治国思想。

“陛下,天下之重,在一统!”

一道响亮的声音响起,刘恒眼前一亮,洛景低声道:“陛下,是治《洛宫春秋·尊王》经的博士。”

《洛宫春秋》有《执政》和《尊王》两篇,《执政》是洛明公做作,《尊王》是孔子所作。

治《洛宫春秋·执政》可谓是带着镣铐跳舞了,因为洛氏不仅仅在世上,关键是还位高权重,是最顶级的学阀。

那么阐述其中思想的时候,就不能胡编乱造,而是要真正的揣摩其中的意味。

换句话说,就是要揣摩洛氏想要什么思想出现在世上,这可就太难了。

《尊王》就好很多,因为孔家势力不行,在儒门之中地位虽然高,但能与之相提并论的还是不少。

不过治《尊王》有一个极大的弱点。

那就是《尊王》是孔子揣摩《执政》写出来的,是对洛明公思想的一种揣摩,所以随时都可能会遭到洛氏典籍的暴打。

刘恒问道:“博士请言之。”

“先贤作春秋,自古太平之世,皆君有德而令一行也。”

“素王制作礼乐,诸侯听从天子的命令,互相之间没有征伐,面对蛮夷团结一心,这就是邦周兴盛的缘由啊。

僖王的德行开始败坏了,于是上天夺走了他的权力,诸侯不愿意朝拜他,想要挑衅他,邦周就乱了起来。

直到齐桓公称霸尊王,天下的诸侯都按照他的意志而行动,诸夏才再次安定了下来,孔圣赞扬他和管子。

如今天下离乱数百年,直到太祖高皇帝鼎定宇内,九州遂归为一统。

但一统之下,犹有裂纹,天子的命令不能行走在列国之中,所以才有诸王国之乱,及至推恩裂国,龃龉渐渐就消失不见了。

天下之间的法度应当变化,天下之间的思想应当变化。

陛下,这是上天所赋予您的使命啊。

到了这个时候,若不能再在天下之间一统,使海内都沐浴皇帝的恩德,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太平的世道将要出现,圣王降临在人间,这是先贤所给出的答案,圣王又是谁呢?”

他目光灼灼的盯着刘恒,刘恒精神抖擞,昂首挺胸,感觉和姑父当年所说的对上了,“朕便是要开创太平的圣王。”

重重地下拜之声响起,“您就是开创太平的圣王,臣为天下贺。”

谏言君王就是一个忽悠的问题。

刘恒当然不会这么简简单单的忽悠,但这番话实在是太合他的胃口了,而且给予了他一个非常好的借口,如今的天下需要改制,那么找到这么一个愿意配合他战略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