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以朝堂众臣顺位替补,国王提拔两名亲信上位而结束。
不过哈德逊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的朝堂,注定不会太平了。
王室阵营的这波内斗,让他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大损。
按照阿尔法王国的惯例,朝堂上的重臣排名一直都是:宰相第一,军务大臣第二、财政大臣第三、政务大臣第四、外务大臣第五、农业大臣第六。
当然,这只是大家私底下的默认排序。实际上除了宰相地位明确在众人之上外,剩下的几位都是根据手中权力排的。
并且这个排序,还会伴随着外界的局势变化,跟着发生变化。
比如说:军务大臣和财政大臣的权力就会时常变动,通常战争时期军务大臣的权力会更大,而和平年代则是财政大臣的话语权更重。
外务大臣的权力,更是随着国际局势变化而变化。要是天下太平无事,外务大臣的存在感可能比农业大臣都低。
哈德逊虽然进入王国决策圈,但他本人并不是六大巨头之一,属于临时性新增人员。非常设岗位,不计入排名。
在这种背景下,哪怕凯撒四世强行任命了两名王室成员进入决策层,此刻也只能从排名靠后的农业大臣、外务大臣做起。
妥妥的赌气一时爽,事后火葬场。
这波突然的硬碰硬,固然是凯撒四世的忍耐到了临界点,也是纽芬兰大公和爱菲耶罗大公明显是低估了他掌控朝堂的决心。
或许在这两位大公眼中,凯撒四世还是他们的晚辈子侄,忽略了其国王的身份。
突然被自家子侄刺背,才会有当场赌气撂挑子的一幕。要是普通的政治斗争,哈德逊可不相信两个老家伙会那么沉不住气。
利弊是一组伴生关系,王室在朝堂的权力和话语权受损,但凯撒四世的亲信却获得了机会。
看似离职的只是两人,实际上腾出来的位置,却是三位数起步。
大臣换了人,原来跟着他们服务的属官、朝堂各部,也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人事调整。
全部换成自己人不现实,但这波人事调整之后,朝堂上有人帮凯撒四世摇旗呐喊,不至于孤军奋战。
至于后面怎么安抚王室阵营,那是凯撒四世自己的事,反正哈德逊知道接下来的朝堂要热闹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短时间内凯撒四世还要吃不小的亏。
此刻朝堂上的平衡被打破,国王手下缺乏强有力的重臣支持,能不能斗过那帮老狐狸还是一个未知数。
要是去职的前宰相、军务大臣不甘心,再搞点儿事情出来,凯撒四世多半会被搞的灰头土脸。
为了不卷入接下来的政治斗争中,王宫中的会议刚刚结束,哈德逊就借口前线军务繁忙,直接闪人离开。
……
鲁特西亚皇宫,查理三世正正忙碌的处理着政务,不时还望着窗外发呆。
事实证明,他还是低估了称帝带来的影响。哪怕选在了各国忙于镇压叛乱的时间点上,还是遭到了各国的强烈抵制。
仿佛在一夜之间,初生的法兰克帝国,就陷入了举世皆敌的境地。
好在各国政府目前都是嘴上叫嚣的厉害,到了具体行动的时候,一个个都变得保守了起来。
不过国际舆论上的骂声一片,还是让查理三世感受到了压力。只是称帝这种事情,从来都是有进无退。
越是这种关键时刻,他们就越要表现的强势。任何软弱让步,都会助长反法联盟的气焰。
“陛下,教廷和伊利比亚王国已经宣布联手组建干涉联军,目前已经有八个国家宣布加入。
另外还有多个国家正在考虑中,外务部正在努力进行公关,但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