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火石之灾,唯儒道圣经显世,凝古今先贤【求月票】(9 / 11)

大夏文圣 七月未时 14719 字 4个月前

,他没有选择放弃,依旧硬扛到底。

只不过。

下一刻。

苏文景向前走了一步,运转浩然正气,动用半圣之力,他的虚影,映照大夏境内每一座府城上空。

“吾为苏文景。”

“今日愿以半圣修为,换我大夏儒道,昌盛而起。”

“天外火石,陨其京都,若度此难,可获天命,凡我大夏读书人,诵念圣人经文,凝雨聚海,共同抵灾。”

苏文景开口,这一次他赌上自己的未来。

让大夏所有读书人,全部加持浩然正气。

虽然这些读书人,几百个,几千个,比不过一个四境儒者,可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读书人,那就不一样了。

万万之志,为天地之间,最锋利的宝剑。

这一刻。

大夏境内,所有读书人都明白,今日,大夏王朝正遭遇着最大的危机。

当苏文景的声音响起。

无数身影也在这一刻出现。

“学生听令。”

此时,一位位读书人站了出来,第一时间,赶到各地有浩然阵法之地,盘腿而坐,诵念圣人经文。

国家危难之时,他们知道,自己不可退缩。

这一刻,唯有奋力抵抗,才能拨开云雾见光明。

果然。

随着大夏王朝所有读书人的诵经之下,一缕缕浩然正气,如雨水一般,而后形成洪流,汇聚成海,涌入大夏京都。

而京都之外。

一些跟随着百姓逃亡的读书人,也在这一刻,盘腿坐下,诵念圣人经文。

甚至一部分读书人,直接转身离开,朝着大夏京都赶去。

海量的浩然正气,涌入大夏京都,使得此地沐浴圣光。

书院当中。

众人也是众志成城,不过也有声音响起。

“如若这个时候,谁能著写一篇儒道绝世经文,使得我儒道先贤复苏,那就好多了。”

有大儒开口,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儒道绝世经文?”

“这太难了,除非圣人转世。”

“是啊,儒道绝世经文,你想太多了。”

众大儒开口,他们认可这个方法,但这种方式几乎不可能实现。

“也不一定,顾锦年在何处?他或许能著出这样的经文啊。”

一道声音响起,提到了顾锦年。

一时之间,许多大儒眼中纷纷露出惊色,因为让他们著作儒道绝世经文,他们肯定做不到。

可他们做不到,不代表顾锦年做不到啊。

还真有这个可能性。

“做不到。”

“锦年对经文学术,也只是懂些皮毛,或许此次大难,他有些感悟,可儒道经文,他写不出来。”

“儒道经文,不同佛门道法,对自然感悟,儒道经文,是思想升华,锦年这才多大,怎可能著作出来?”

此时,苏文景的声音,如同一桶凉水,浇灭他们的希望。

而且苏文景说的很有道理。

佛经,道经,是对天地自然的一种看法,一种理解,一种法的阐述。

而儒道绝世经文,是思想上的一种阐述,必须要有无数阅历,而且要刹那间顿悟,才能明白,缺一不可。

如若顾锦年三十多岁,或者是五十多岁,还真有万分之一的可能。

现在,的确是痴人说梦。

“锦年在何处啊?”

“即便没有绝世经文,但至少要拿出圣器,拿不出圣器,只能依靠大夏国运才能解决。”

有大儒开口,询问顾锦年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