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兴贵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李元吉自然也不会苛待他手下。
毕竟,招待安兴贵和招待他手下的将士完全是两码事。
这些人能跟随安兴贵一起进京,证明他们在凉州军中的地位不低,也许是安兴贵的亲从,也许是安兴贵的部曲。
让他们在昭德殿前吹几个时辰的冷风,他们要是生出的怨气,在安兴贵面前抱怨两句,也会降低安兴贵对朝廷的印象的。
到时候朝廷即便是把安兴贵招待的再好,安兴贵心里也是有疙瘩的。
历史上对安兴贵的记载只有寥寥几笔,只记载了他是武德十六功臣之一,大破过突厥人,是中唐名将李抱玉的曾祖。
其他的少有提及。
但他的子孙能活到中唐,还跟随过李光弼平定过安史之乱。
想来他们祖孙四代对大唐是忠诚的,不然以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的性子,恐怕也活不到中唐。
既然他祖孙四代对大唐都是忠诚的,那么即便是历史上记载的不详,也应该礼待,礼待他的手下也是应该的。
毕竟,人家是豁出了性命在大唐的边陲帮大唐作战,身为大唐的主宰者,若是连礼待也做不到,那就让人心寒了。
大唐许多良将纵然身悬域外,依然不坠大唐威名,甚至跟大唐隔绝几十年,依然以唐人自居,依然帮大唐镇守着域外一地,未必没有大唐的皇帝们真诚的待他们的原因。
君以国士待之,将以国士报之。
就是很多大唐皇帝和良将们的写照。
在这方面,李元吉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唐的武威郡王郭昕。
那是一个在中唐以后,用五十年血与火撑起大唐嵴梁的人。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说的就是郭昕和郭昕的属下。
他们在大唐日薄西山的时候,为大唐镇守了五十年西域,其中有二三十年跟大唐断了联系,甚至他们为大唐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大唐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