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过来,就是叙叙旧。
另外朱元璋在储君的事情上摇摆不定,也想问问这个跟自己走过几十年风雨的老兄弟。
“老兄弟,这么远将你从凤阳老家招来,不会怪咱吧。”
朱元璋哈哈笑着,走了过去。
“臣汤和,参见圣上。”
着汤和此刻满脸皱纹,连头发都花白了,穿着普通百姓穿的布衣,举着拐杖,迈着略显不便的身子,正要跪下。
“老兄弟,咱就不要搞这套。”
朱元璋立马前去,将汤和扶了起来。
当他到汤和的面容后,朱元璋心中一惊,眼前曾经一起的兄弟,现在如同枯槁的老头。
朱元璋痛心道:“老兄弟.几年不见,你怎老了这么多.”
汤和笑着向朱元璋,掰了掰手指,道:“陛下,臣今年六十七啦,岁月不饶人,老啦,咱不是当年的年轻伙子啦,得服老。”
只比汤和两岁,朱元璋无奈一笑,摇头道:“是啊,咱们都老了,咱今年也六十五了。”
“来人,座!”
“老啦。”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负手朝着殿外太阳大的地方走去,汤和跟随其后。
太监搬来了两把椅子,一把大躺椅,一把凳子。
见状,朱元璋不悦道:“给信国公坐这么的椅子吗?不长眼睛?”
太监吓一大跳,立马给汤和换上了一把跟朱元璋一样大的木制靠椅。
汤和略选慌乱,道:“这折煞臣了,臣惶恐。”
朱元璋没好气道:“什么惶恐不惶恐的,今日喊你来,没有君臣之分,咱们就当两个老家伙,坐在一起叙叙旧,叙叙往事。”
“好、好、好,今日没有君臣之分,都听大哥的。”
汤和咧嘴一笑,满脸的皱纹皱在一起,加上沧桑的头发,十分显老,他用拐杖撑着身子,缓缓坐在了椅子上。
两人靠在靠椅上,晒着太阳,起了时候的往事。
汤和出生在濠州的凤阳县,他和朱元璋一样,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不只是同乡,而且还是一条街上长大的。
因此两人的感情一直非常深厚。
汤和的存在,对朱元璋的意义可谓不大。
起来,汤和还是朱元璋走上皇帝道路的引路人。
还是元朝的时候,在起义军擢升千户后的汤和,也需要招兵买马,于是他写信给了儿时的伙伴朱元璋邀请他来加入义军!
朱元璋应约而来,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才有了后面发生的事情,朱元璋一步步走上了帝王之路。
但汤和是个“人间清醒”的人,这件事情,自朱元璋开始耀眼的时候,他是绝不提一句的。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当年开国受封公、爵、伯中,还能蹦跶的有几个?
汤和能活到现在,还受朱元璋的信任,可以见的他有多明白、多了解朱元璋。
和卫国公邓愈不一样,他早早就卸下了军中要务,又找机会告老还乡,回到家乡又安分守己,每日跟农民一样,种田,钓鱼,悠哉乐哉。
活到这个岁数,已经活通透,活明白了。
什么权势,富贵,都没有舒舒服服的过日子来得好。
待闲聊一阵,朱元璋突然叹气道:“哎,老兄弟,你咱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老天如此惩罚咱,如今,连标儿都离咱而去”
“圣上节哀啊。”
汤和道:“圣上绝无错失,推翻暴元,建立大明,功绩千古,你的功绩将千古流传。这世上就没神,也没有老天,也就谈不上命运之谈,何来惩罚二字。可世事难料,朱标之事真是令人痛心啊,臣惋惜之,大哥也要以身体为重,切莫伤身,这天下还需要您呢.”
“没错,咱就不信什么鬼神邪。”